2010-12-30 02:21:16
每經記者 周曉芳 發自北京
煤炭產運需銜接進入倒計時。最后這幾天里,簽約量呈爆發式增長,甚至超過了此前國家發改委公布的2011年跨省區煤炭鐵路運力配置指導框架下的煤炭合同量。此前有人士預計,最終簽約量肯定沒有問題,但恐為“面子工程”,合同難以兌現。
但據坊間傳言,煤電雙方對于合同的兌現率各執一詞。煤炭方稱合同兌現率高達90%以上,而電力方面卻稱尚不到60%。
此前,國家發改委對今年30萬噸以上重點電煤合同進行了檢查,結果發現,合同兌現率不到50%。更有人士透露,國家發改委將出手管理合同兌現率。
煤電雙方:合同兌現率數據相差較大
不久前由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召開的2010年煤炭經濟運行情況通報會上,該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姜智敏稱,重點電煤合同兌現率高達90%以上。《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中煤能源等煤企了解到,基本上會保證重點電煤的供應。東方證券煤炭行業分析師吳杰表示,一般來說,神華、中煤等國企會在考慮保證能源安全的問題上,保證電煤的供應,但是,一些小煤企可能履行得會差些。
然而,電力企業對這個數據不置可否。五大發電集團一位高層稱,能夠兌現的重點煤炭合同能達到60%就很不錯了。采訪中,多位電力企業人士叫苦不迭,稱在煤價高漲的情況下,煤企往往不能保證煤質,摻雜質或用低質煤走重點合同煤渠道,由于劣質煤會影響電廠鍋爐,電企不得不高價購買市場煤來發電。
國家發改委調查:兌現率不到50%
據透露,此前國家發改委牽頭,召集煤炭、電力和鐵道部相關負責人,就保證重點電煤合同供應,對今年30萬噸以上的重點電煤合同進行了檢查,結果發現,合同兌現率不到50%。
對此,國家發改委新聞處處長文步高表示,對這個調查不大清楚,“電煤重點合同兌現率不到50%”這個數據,國家發改委沒有公布過。
這個數據也許并非空穴來風。
此前,國家發改委在官網上公布,今年8月,國家發改委經濟運行調節局會同鐵道部運輸局、交通部水運局、中國煤炭運銷協會、中能電力工業燃料公司在貴陽召開了2010年煤炭合同履行檢查工作會議。會議指出,在目前煤炭市場交易體系尚不健全的情況下,加強對電煤合同履行檢查工作十分必要。會議還明確了電煤合同檢查的內容和考核辦法。
業內人士稱,正是因為有此前的摸底,不久前由國家發改委發布的 《關于做好2011年煤炭產運需銜接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 《通知》)中,才會特別提出,要引導供需企業將2010年度單筆數量在30萬噸以上(含30萬噸)的重點電煤合同續延至2011年度,鐵路運力配置維持上年水平不變。
合同匯總量井噴國家發改委擬出手
對于不同版本的數據相互“打架”的情況,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經濟運行部主任、中國煤炭運銷協會理事長王戰軍表示,這是各方理解不同導致的。
王戰軍稱,國家發改委對今年30萬噸以上的重點電煤合同進行了檢查,發現合同兌現率不到50%這一狀況,煤礦、電企、鐵路等均有責任,原因復雜。根據部分實際情況來看,包括電廠在合同期內豐水期不要電煤,在耗煤高峰要煤時運力又不足等原因。
另一方面,煤價的抗跌進一步刺激煤炭產運需銜接合同匯總量在最后幾天呈爆發式增長。
12月29日下午3時,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發布。數據顯示,環渤海動力煤平均價格較上期下降2元/噸,降幅為0.26%。環渤海地區市場動力煤價格下降幅度進一步減小。兩周前,發熱量5500大卡市場動力煤的綜合平均價格降幅為6元/噸,前一周降幅為5元/噸。與此前的爆發式增長不一樣的是,這個價格僅比今年11月中旬的高點下降了14元/噸。
從產地來看,山西地區動力煤車板價整體保持平穩。大同地區5500、5800、6000大卡煤價分別為615元/噸、635元/噸及655元/噸,朔州地區4800、5200大卡煤價分別為445元/噸、555元/噸,均維持上期價格。
一位去山西跑煤的電廠采購人員告訴記者,去年簽了400萬噸合同量,這是底限,但是領導要求多多益善。根據昨日(12月29日)中國煤炭運銷協會18時匯總數據,2011年煤炭產運需初步匯總達10.3億噸,超過國家發改委此前預定的2011年跨省區煤炭鐵路運力配置指導框架中的9.32億噸。
據透露,國家發改委將在2011年合同匯總結束后,加強對兌現率的具體要求。煤炭合同履行檢查工作會議后,國家發改委在《通知》中就曾表示,煤炭資源和運力配置向中長期合同、重點用煤行業和合同兌現率高的企業傾斜;對合同兌現率低的企業不予增加運力。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