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中銘:補貼與紅包是為“打腫臉充胖子”?
2011-01-05 02:53:25
曹中銘
每年歲末,市場就顯得分外熱鬧。相關地方部門對于上市公司的補貼與贈送的紅包,就是其中一道亮麗的“風景”。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去年12月28日,去年四季度以來有近120家上市公司收到政府補貼或相關政策優惠資助,累計金額約為31億元。上市公司收受紅包或補貼的類型可謂五花八門,有財政補貼、稅收優惠、銀行利息減免、扶持基金,還有上市獎勵等,不一而足。值得注意的是,去年一大批涉足新興產業、高新技術項目的上市公司也笑納了紅包。
對于那些經營良好或立足于發展新興產業與高新技術的上市公司而言,收到補貼或紅包顯然帶有錦上添花的意味。如去年三季報顯示,三安光電前三季實現凈利潤2.77億元,但其12月份收到的技術改造資金、財政補貼等就超過2億元,這部分紅包計入利潤之后,無疑將增厚三安光電的每股收益,也將使上市公司更具投資價值。
而對于那些瀕臨退市絕境的ST公司來說,補貼與紅包則成為其“救命稻草”。目前市場上連續兩年虧損,并且去年前三季虧損的上市公司并不少見,如果去年再次遭遇虧損,年報公布之日,即是其“告別”股市之時,此時的補貼或紅包就是“雪中送炭”。像*ST丹化、*ST白貓等22家ST公司,在去年11月份或年底前都發布了獲得財政補助公告,補貼或紅包成為這些ST公司保牌保殼的重要方式。
在筆者看來,一家上市公司從掛牌上市到最終淪為T族,有其必然性的一面。縱觀A股市場誕生20年來,T族公司靠自身主業實現“咸魚翻身”的非常罕見。也就意味著,雖然紅包在某段時期內能使上市公司避免退市,但改變上市公司的盈利模式,增強其核心競爭力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
A股市場雖然在上市公司退市方面也制定了諸多的條條框框,但退市機制不暢卻遭到市場的廣泛詬病。優勝劣汰機制的嚴重缺失與缺位,至少說明我們的市場是在一種畸形的狀態下發展。而且,業績較差的上市公司往往離不開資產重組或注入的“護身符”,以達到繼續混跡于市場的目的,伴隨而來的則是信息泄漏與內幕交易現象的時有發生。
無論是出于中國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需要,還是從保護投資者利益的角度,靠“打腫臉充胖子”的保牌保殼行為都應該禁止。一家沒有競爭力與成長性的上市公司,一家不能回報投資者卻總是靠地方部門救濟而茍延殘喘的上市公司,根本沒有必要留在市場上。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