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上市公司調查

每經網首頁 > 上市公司調查 > 正文

調控新政頻出2011或成銀行業績分水嶺

2011-01-09 00:47:20

每經記者  郭維娜  發自深圳

        差別存款準備金率就像一把懸在商業銀行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在2011年隨時都可能落下。

        差別款準備金的靈活性將遠遠高于之前“一刀切”式的存準率調整,政策變化導致的預期頻繁調整會引起市場波動加大,對銀行股股價形成直接影響。如何更好地把握未來市場的投資節奏?對此,《每日經濟新聞》從差別款準備金對銀行整體業績、對不同銀行的具體影響以及業內專家對未來貨幣政策的判斷等方面展開了調查和分析。

        2011年1月7日,市場有消息稱,央行已將存款準備金率動態調整的公式(以下簡稱“公式”)下發各銀行。專家表示,如果此政策真正實行,或將導致2011年銀行業績增速相較2010年有所下滑。

        而且由于利率市場化和銀監會提高平臺貸的風險權重,銀行業績或很難延續此前的高增長。因此,專家建議,投資者應理性對待銀行的業績增長。

利潤增速或放緩

        中金公司此前的報告認為,央行將通過該公式以更加市場化和賞罰分明的措施引導銀行合理控制信貸增長。總體而言,差別存款準備金率體系的最終實行效果相當于行業普調準備金率1~2個百分點,部分信貸增速快、資本充足率偏低的小銀行需額外上調1~2個百分點,公式對整個銀行業盈利影響不大。

        中金公司在上述研究報告還稱,公式不會壓縮對全行業的貸款增速,預計2011年新增貸款7.5萬億左右。公式的執行并非針對壓縮總信貸規模,而是逐步市場化監管的一種嘗試。在新體系下,大部分國有銀行不會面臨差別存款準備金率的要求,因此,差別存款準備金率體系對全行業的貸款增速影響很有限。

        興業銀行資深經濟學家魯政委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公式最主要的影響是把微觀的安全性和宏觀的穩健性結合起來,在收益和風險間求得平衡。他認為,2011年貸款增速會下降,但在2011年加息情況下銀行的利差將進一步擴大,銀行業績增速相對2010年的增速將有所下降,但下降的幅度會小于貸款增速的下降幅度。

        中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副執行總裁、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公式激勵銀行努力提高風險應對水平和經營狀況,公式對銀行總體業績影響或不大,但可能會導致市場份額在不同銀行間的變化。

        而華林證券研究所分析師胡宇告訴記者,公式對2011年的銀行業績會有抑制作用。“有相當一部分銀行要提高資本充足率,達標的也有壓力,放貸多資本就會減少,2011年銀行業績增速會放緩。”

        某股份制銀行深圳分行的行長對記者表示,如果加大平臺貸風險權重,大多數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會受較大影響,銀行需要加大撥備或補充資本,“2011年業績很難和2010持平。”

理性看待銀行業績

        曹遠征表示,2011年銀行業業績的潛在影響因素還包括:利差是否收窄,全年的放貸規模、準備金率、利率提高對貸款成本的影響。上述股份制銀行深圳分行的行長也對記者表示,2011年仍有很多不確定因素。

        近年來,銀行業績一直高歌猛進,40%、50%的增長屢見不鮮。對此,專家表示,如此美景或將不再。

        魯政委就對記者表示,銀行是順周期的行業,要理性看待其業績。他表示,在貨幣條件回歸正常、中央鼓勵擴大直接融資等因素的影響下,銀行的ROA(資產回報率)將下降,投資者需要調整心態,不應對銀行業績抱過高期望。

        胡宇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2007~2009年這一時段是銀行業績增長的高峰期,2010年以后銀行業績增長速度會下降,此前銀行的凈資產收益率已接近20%,這么高的收益率不可持續。”他表示,銀行之前一直受利差收入的保護。大量放貸,將風險延后,將收益提前。如今央行多次提及進行利率市場化,而利率市場化將減少銀行壟斷性的利差收入,“雖然不會這么早體現,但肯定會對銀行業績產生持續影響。”

相關新聞

緊隨地產板塊異動銀行股全面大漲

每經記者  王硯丹

        昨日(1月7日),沉寂已久的銀行板塊集體爆發。興業銀行首先舉起上漲大旗,全天漲幅達7.06%。成交49.76億元,為其2007年2月5日上市以來之最。南京銀行緊隨其后,以上漲5.04%報收,量比高達3.53。漲幅最靠后的農業銀行全天漲幅也達到了1.53%。

        之前一直低迷的銀行板塊放量上攻只是曇花一現,還是新一輪板塊行情的開始?

        一位在京行業分析師對記者表示,近期有消息稱,1月新增貸款可能大幅放量、資金面相對寬裕是昨日刺激銀行股上漲的主要原因之一。“按照經驗,在年初新的指標下達后,將形成信貸投放的高峰期,而年初放貸對商業銀行當年業績拉動最顯著。前兩天甚至有消息稱,1月新增信貸可能會達到1萬億。”

        上述分析師同時指出,新年后地產股的強勁表現也是帶動銀行股上漲的重要因素。“從歷史經驗來看,地產股與銀行股具有聯動效應。這可能也是資金追捧興業銀行的重要原因,因為興業銀行房貸占比較高。”

        宏源證券在其剛剛發布的研究報告中也指出,從國外和實證檢驗發現,房地產指數是銀行指數的“因”。“十二五”規劃建議將房地產調控重點放在了保障房建設上,房價只是政府暫時調控的重點,推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才是政策的本質用意。目前資本市場上房地產板塊已出現持續異動,因此銀行板塊上漲的催化劑已經出現。

        另外有業內人士指出,目前上市公司2010年年報披露即將展開。銀行股作為業績較為確定的板塊,也有望在年報披露期間受到市場關注。

        1月5日,浦發銀行在上市銀行中首個發布了2010年業績快報。去年浦發銀行實現凈利潤190.76億元,同比增長44%。

        在浦發發布業績快報后,銀行股的估值再次成為市場討論的話題。許多券商分析師認為,銀行股目前具有較大估值修復動力。

        光大證券指出,目前銀行業對應2010年PE不足10倍。自去年11月以來,銀行股的持續下跌已對平臺貸款清理、準備金率頻繁上調等政策預期進行了較充分的反映,目前估值處于歷史底部。進入加息周期后,銀行業績相對受益,短期內銀行板塊有望回補。

業績影響

資本充足率提升要求顯著  大小行或現兩極分化

每經記者  賀麒麟  發自上海

        業內人士表示,央行將通過差別存款準備金率新政,引導銀行合理控制信貸增長,同時對資本充足率的提升要求非常顯著。

        盡管差別存款準備金率新政對行業影響有限,但根據日前披露的差別存款準備金率公式來看,實際資本充足率的不同,將導致各商業銀行較為不同的影響結果。

資本充足率提升要求顯著

        “整體上對業績沒有太大影響。”國泰君安銀行業分析師伍永剛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差別存款準備金率新政對銀行業這一整體來說幾無影響。

        “差別準備金率體系的最終實行效果相當于行業普調準備金率1~2個百分點,但對于部分信貸增速快、資本充足率偏低的小銀行則需額外上調1~2個百分點。”中金公司分析師毛軍華指出。

        根據某券商的統計數據,截至2010年末,預估工行、建行、中行的資本充足率均在12%以上、核心資本充足率在10%以上,相比之下農行和交行的核心資本充足率略低,分別為9.82%和9.55%。

        在股份制銀行中,浦發銀行、興業銀行以及光大銀行截至2010年末的核心資本充足率預估值較高,分別為10.69%、9.51%和9.07%;華夏銀行和深發展銀行的該指標較低,分別為6.57%和7.10%。而三家上市城商行的資本充足率和核心資本充足率都處于相對較高的水平。

        一位股份制銀行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2011年開年支行層面有非常大的放貸沖動。“主要是對信貸收緊的擔憂,政策還未明確,能放多少是多少。”對于差別存款準備金率新政,他表示,存款準備金率大幅上調,令銀行不得不壓縮風險資產規模,從而減少放貸,監管層希望以此來引導銀行控制信貸。

        毛軍華則表示,新監管體系不會壓縮全行業的貸款增速。“新體系的執行并非針對壓縮總體信貸規模,而是逐步市場化監管的一種嘗試。在新體系下,大部分國有銀行不會面臨差別存款準備金率的要求,因此,差別準備金率體系對全行業的貸款增速影響很有限。”

銀行業績或現兩極分化

        盡管差別存款準備金率新政影響有限,但根據日前披露的差別存款準備金率公式來看,實際資本充足率的不同,將導致各商業銀行未來的利潤增長產生較大差異。

        伍永剛對  《每日經濟新聞》表示,差別存款準備金率,就是在行業內差別“對待”,各個銀行情況不一樣。“從日前披露的差別存款準備金率公式能夠反映出‘差別’”。

        前述銀行人士表示,如果銀行的實際資本充足率比較低,或者風險控制較差,很可能會被實施相對大幅的差別存準率。

        反之,實際資本充足率高、風控良好的銀行則很有可能將因此獲利。“資本充足率高的銀行借機擴張,這是有可能的。”伍永剛稱。

        有業內人士指出,對于面臨差別準備金率壓力的銀行來說,其理性策略的選擇取決于貸存比。

        “貸存比較低的銀行將會提升貸款收益率,而非放緩貸款增速;貸存比較高的銀行可能會放緩貸款增速。”毛軍華稱,銀行可以通過提高貸款定價以實現貸款投放的相對正收益;相比貸存比較低的銀行,貸存比較高的銀行還需要吸收存款來支持貸款的發放。

        也有分析師表示,差別準備金率如果實行,對銀行盈利的實際影響可能并沒有想象的大,銀行業績的“兩極分化”現象也不一定會出現。

        此外,央行最新公布的2011年度工作會議新聞稿顯示,要積極穩妥地推進利率市場化。對此,興業銀行資深經濟學家魯政委表示,利率市場化后隨著盈利壓力增大,金融機構業績將出現分化。

        “最終,將來一部分金融機構可能出現經營困難,由此需要建立‘存款保險制度’和確定對具有系統重要性金融企業的監管和處置辦法。”魯政委稱。

專家觀點

大摩王慶:貨幣政策透明度將降低  市場需要適應

每經記者  萬敏  發自北京

        據最新消息,人民銀行已向銀行下達了關于計算和調整各商業銀行存款準備金率方式的方針。包括一個銀行準備金率計算公式,以及關于存款準備金率部分根據各銀行貸款增長和資本充足率水平變動進行調整的詳細規則。

        摩根士丹利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王慶認為,貨幣政策的透明度將降低,這可能是全球宏觀審慎監管框架的一個潮流,而市場各方面需要時間去適應這種轉變。

        “2011年貨幣政策工具將會出現一個重大變化,就是差別存款準備金率動態調整的使用。”王慶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貨幣政策透明度將因為這些政策而降低,“在這一貨幣政策工具執行過程的初期,我估計會對資本市場有影響,因為市場看不懂,造成一些新的不確定性,要在政策執行一定時間之后才能看懂。而資本市場是不喜歡不確定性的,不確定性本身會引起市場情緒的波動。”

        “每個銀行的差別存款準備金率都會不一樣,同一個銀行每個月的差別存款準備金率也會不一樣,而且將會受到一個非常復雜的公式來決定,很重要的考慮就是這個銀行的穩健程度,它的資本充足率等因素。”王慶這樣理解差別存款準備金率動態調整的政策。

        王慶認為,全球的貨幣政策正在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這也許是一個全球的趨勢。但他強調,這是貨幣政策框架的轉變,是一個中性詞。

        “2011年會是中國貨幣政策一個大的轉折點,有很多積極的嘗試,差別存款準備金率動態調整就是貨幣政策在多個目標之間平衡的選擇,防通脹、保增長、還有金融穩定。2011年對貨幣政策來講將是意義非常深遠的一年。”

未來動向

銀行再融資潮又來  誰會是下一個

每經記者  由曦  發自北京

        很難有人想到,銀行再融資的大潮在2011年會如此迅速地卷土重來。農行在前天(1月6日)公告稱將發行500億元的次級債,民生銀行也在同日公告進行定向增發,而中行將在1月28日舉行的股東大會上審議在香港發行200億元人民債券的計劃。

        投資者不禁要問,還有哪些銀行會上這個2011年的融資名單。《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從資本充足率角度考慮,光大、深發展、招商等銀行都有可能在今年進行再融資。

誰還需要再融資

        分析指出,由于銀行股目前估值較低,銀行通過定向增發等方式再融資并不劃算,因此,此時進行再融資的銀行都面臨著比較大的資本補充壓力。

        銀行的資本壓力一方面來自于新監管協議的引入,而另一方面則來自對于地方政府融資平臺風險資產權重等問題的最新規定。

        監管方面,逆周期宏觀審慎監管被決策層一再提及,按照銀監會下發給各銀行的征求意見稿,銀行核心一級資本要求為6%、一級資本8%、總資本為10%、超額資本為0~4%,對系統性重要銀行還要附加1%的“大而不倒稅”。在討論稿中,達標時間定為2012年。

        去年12月,銀監會下發了關于地方融資平臺貸款的分類/資本充足率標準的指導意見,其中包括根據貸款本息的現金流覆蓋比例計算貸款風險權重。按照這一意見的要求,平臺貸的風險敞口將會增加。

        日信證券銀行業研究員謝愛紅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深發展、光大等銀行都有可能繼續再融資,以緩解目前資本的不足。

市場影響幾何

        中信證券指出,農行發行次級債是為了補充附屬資本,以應對緊縮的環境,該機構預計,提升資本充足率后預計公司的放貸能力會提升0.5個百分點,對于平臺貸款消耗資本的應對能力將增強。

        謝愛紅表示,此次農行發行次級債的購買者多是機構投資者,因此,發債對二級市場的股價影響不大。

        針對民生銀行的定向增發,謝愛紅指出,此前市場一直對民生銀行的資金狀況有擔憂,因此,其此次再融資也在意料之中。至于對市場的影響,她指出,雖然定向增發也是針對機構投資者,但是價格過低,會對二級市場的股價造成影響。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