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1-01-20 14:20:49
如果不管住貨幣超發的源頭,僅僅執著于單方面堵截投資買房,買房人的錢會流向何處呢?如果流向農產品領域,那就是2010年的“蒜你狠”和“豆你玩”;如果流向收藏領域,那就是藝術品拍賣的天價;如果流向海外市場,那就是今天看到的境外樓盤頻現內地買家身影。
許鵬
瑞銀亞洲部房地產主管王震宇稱,內地十分之一的富人就可以消化香港全年的新供應,這是大實話。不只是香港,在全球,如果沒有針對民間資本對外投資的管制,也許內地的富人愿意把全世界的房子都買下。
在國內,盡管歷經2010數輪調控后,對投資性購房的信貸杠桿幾近枯竭,但依然無法約束全款投資買房:機構數據顯示,上海去年下半年選擇一次性付款的購房者可能接近4萬人,超過所有購房者的35%,而總金額可能接近600億元。
實際上,內地人的買房“熱情”沒有被信貸管制澆滅,沒有被高昂的房價嚇退。相比其他國家和地區,內地人更堅信不動產的財富凝結和保值增值作用。
首先是許多年以來的高貨幣投放,低利率水平,“錢不值錢”早就深入人心,房價連續10年的趨勢性上漲又強化了人們“買房永遠劃算”的觀念。
其次是旺盛的剛性需求支撐投資者信心。每年1500萬的進城人口需要房子,他們中經濟狀況較好的,將成為短期投機購房者的下家,其余的人流向租賃市場,也將依次推高房租的行情——雖然從租售比的角度,大多數房產投資者當前已經不劃算,但在房租逐漸上漲的背景下,有多少人會在乎這一點呢?
另外還有一種因素,相對房地產,股市最近一段時間來持續“不給力”,一批失望的散戶們不得不重新回到房地產投資領域。在2007年時,曾有股評家建言“買房不如買房產股”,可今天的情況恰好相反:房子一再升值,地產股價卻一跌再跌,誰會跟錢過不去?
許多評論人士動輒以道德大棒揮舞于房產投資者頭頂,把推高房價,激化社會矛盾的責任推給買房人,這種觀點真是本末倒置。
如果不管住貨幣超發的源頭,僅僅執著于單方面堵截投資買房,買房人的錢會流向何處呢?如果流向農產品領域,那就是2010年的“蒜你狠”和“豆你玩”;如果流向收藏領域,那就是藝術品拍賣的天價;如果流向海外市場,那就是今天看到的境外樓盤頻現內地買家身影。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