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2-22 01:39:00
時隔9個月,全國總工會(以下簡稱全總)關于新生代農民工的第二份調研報告 《2010年企業新生代農民工狀況調查及對策建議》出爐。
2010年5月,在完成《關于新生代農民工問題的研究報告》之后,全總新生代農民工課題組在全國25個城市(區)1000家已建工會企業展開第二階段調研。在最終形成的上述報告中,著重提出要鼓勵各地探索戶籍制度改革方式,優先考慮新生代農民工落戶城鎮問題,建議全國每年至少解決400萬新生代農民工的進城落戶問題。
“不能老停留于討論,必須做起來,所以我們在這個報告中試圖提出一個量化指標。”昨日(2月21日),課題組副組長、全總下屬中國工運研究所副所長王舟波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要解決新生代農民工的就業及社會融入等問題,戶籍瓶頸必須突破。
勞動合同簽訂率為84.5%波及全國的“用工荒”以及在勞動力市場上演的“搶人大戰”還在持續。
自2010年中央“一號文件”首度出現新生代農民工的稱謂之后,接近1億人數的這一群體,正在成為勞動力市場的主力。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盧暉臨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指出,目前我國的用工還是一個暫時性模式,沒有真正解決新生代農民工的權利問題。
根據全總發布的調研報告顯示,新生代農民工面臨的突出問題是整體收入偏低,平均月收入為1747.87元,僅為城鎮企業職工平均月收入的57.4%,比傳統農民工月收入還低167.27元。
調查發現,5.4%的新生代農民工明確表示其工資水平未達到當地最低工資標準,而勞動合同簽訂率為84.5%,低于城鎮職工(88.5%)4.1個百分點。
而在簽訂勞動合同的農民工中,有近七成員工的合同沒有具體約定月工資數額,同時有16.8%并未持有正式的合同文本,這為維護合法權益埋下隱患。
加速解決農民工進城問題盧暉臨認為,新生代農民工強烈的權利意識、生活目標和觀念,較老一輩農民工不同,將是不得不正視的問題。
在他看來,包括周期性出現的“用工荒”等,歸根結底與戶籍制度有關,但簡單給一個戶籍不能解決問題,關鍵是農民工進城后,各級政府要充分考慮他們的需求,譬如子女教育、醫療、住房、就業等,要在規劃中通盤考量。
全總建議,要結合“十二五”規劃,對全國城鎮化率、農民工尤其是新生代農民工落戶城鎮規模進行總體預測和制定總體目標。全國每年至少解決400萬新生代農民工進城落戶問題,確保符合條件的農民工尤其是新生代農民工能夠在城市落戶,享有與當地市民平等的待遇。
王舟波認為,“實現這一目標肯定有難度,因為相應的社會成本將會提高,進城不僅是一個戶口解決了就完事,還要滿足農民工具體的權利。同時,農民工本身的生活成本也會顯著提高,其中的難度可以想象。”
對于400萬這樣的擬定目標,王舟波表示,這是根據我國城市化的進程,以及“十二五”關于工業化和城鎮化的謀劃大體得出的測算,只是一種建議。“這個400萬,絕非單獨指的是進入‘北、上、廣’這種大城市,而是包括省會城市、區域性中心城市、非中心城市以及中小城市等在一起的預測數字。”
盧暉臨指出,“對于1億新生代農民工來說,每年解決400萬進城落戶,需要20多年時間。前期提出這樣的目標可行,總體而言,解決他們的進城問題,應該加速。”
在全國推廣居住證制度早在去年6月份出臺的首份新生代農民工調研報告中,全總提出戶籍問題是新生代農民工融入城市的一大瓶頸,要試行農民工城鎮落戶制度。
當時提出的目標是,每年解決300萬人的進城落戶問題,對在中小城市、小城鎮實現穩定就業創業而又放棄農村責任地的農民工,取消準入門檻。
最新的這份報告建議,在勞務輸出和勞務輸入基本均衡、非農產業相對發達、條件基本成熟的地區,積極嘗試和推廣城鄉一體化戶籍制度改革試點。逐步取消對有穩定就業和穩定居住地的農民工戶籍轉入的限制,積極嘗試推行積分制落戶機制或居民居住證制度。
在當前新生代農民工“融不進”與“回不去”之間,戶籍制度成為必須跨越的一道溝坎。
全總提出,要逐步剝離附加在戶口上的社保、住房、子女教育、交通、就業等公共服務和社會福利,還原其人口登記管理的本來面目,引導人口自由而有序地遷徙流動和就業。
在全國逐步推廣居住證制度,使戶籍改革由原來的“高門檻、一次性”模式過渡到“低門檻、漸進式”模式,即只要滿足最低的居住條件,就可以辦理居住證,享受與當地戶籍人口同等的權利。
全總另外建議,優先考慮新生代農民工中在城市勞動力市場上具有較強競爭能力、能夠在城市穩定就業和生活的那部分人員的城鎮落戶問題。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每經訂報電話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