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2-24 01:42:08
2月22日,在北京舉行的交流會上,印度小額信貸行業協會(Sa-Dhan)執行主任泰塔斯先生(Titus)并沒有因為最近外界評論的漸趨平靜而感到放松。他表示,“危機在印度還沒有結束,并且沒有人能夠預見危機的影響會有多大,何時才能結束。”
2010年10月份,印度安德拉邦政府以小額貸款利率過高引發相關不良事件等因素為由,宣布將強制取締過于泛濫的信貸行為,并敦促借款人不要及時歸還自己的貸款,此舉誘發了印度小額貸款的危機。
而作為印度的鄰邦,中國的小額信貸業務卻由于各方面原因發展相對緩慢。盡管如此,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小額信貸聯盟理事長杜曉山認為,作為小額信貸先驅的印度,其小額信貸業的成功與失敗,對中國的小額信貸發展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參考意義。
區分盈利與非盈利泰塔斯在上述交流會上介紹了印度小額信貸危機的起因:小額信貸需要商業化的運轉才能快速擴大并且盈利,投資者必然要求盡可能高的回報,但高回報意味著盡可能多地賺窮人的錢。雖然小額信貸發展到一定階段后,成本已經降到了很低的水平,但投資者卻依舊維持初期的高利率,借款者的利息負擔加重,最終導致“越借越窮”。
“中國的小額信貸比印度滯后,所以一定要吸取教訓,怎樣平衡發展商業性小額信貸和公益性小額信貸。這是監管當局和投資者都應當注意的問題。”杜曉山認為,如果是商業性的小額貸款機構,對經濟條件較好的客戶貸款可以多賺一點,但是對窮人一定要有責任,不可以采取純商業的觀點來賺窮人的錢。
“至于國內通常所指的小額貸款公司,實際上跟印度的‘扶貧’概念不同,已經演變成了針對小微企業貸款的金融機構。”西安信昌小額貸款公司的一位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資金來源與放款均受限制“我們現在是兩頭都被卡死了。”一小額貸款公司人士對當前的政策頗為頭疼。他表示,資金來源方面,只能依靠有限的銀行融資和股東注資,“放貸范圍又被限制在縣域,擴大經營也有困難。”
2010年國務院1號文件明確要有序發展小額貸款組織,小額貸款公司作為準金融機構,自政策出臺以來,得到了迅速發展,為緩解中小企業及“三農”貸款難問題起到了積極作用。
根據此前發布的 《關于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的指導意見》規定,小額貸款公司的主要資金來源為“股東繳納的資本金、捐贈資金,以及來自不超過兩個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融入資金”,而且“從銀行業金融機構獲得融入資金的余額,不得超過資本凈額的50%”。
“我們是最早批準成立的7家小額貸款公司之一,目前的這些問題還是沒有解決。大家都希望有更多的政策支持。”上述小貸公司人士表示。
杜曉山認為,國內的小額貸款公司是針對小企業的貸款。政策限制其放款要留在縣域,但如果不控制,它會更愿意到市、省去放貸,找有錢人,而不是窮人。“因為他的資金是來自股東,是私人老板的錢,不可能去扶貧,也沒有扶貧的義務。”
但是,從商業銀行融入資金也并非易事。
一位商業銀行人士對記者透露,該銀行為小貸公司相關業務成立了一個小組,但是資金如何有效監管是許多有此意向的商業銀行共同的疑慮。
重重疑慮下,小貸公司的資金來源渠道更為狹小。
“印度的NGO和小額貸款公司是能獲得國家貸款的,因為它有 ‘優先部門’貸款的要求,要求所有盈利和非盈利性質的金融機構對教育、扶貧、衛生、中小企業和農村這幾個優先部門的貸款必須達到40%。”杜曉山表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每經訂報電話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