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3-02 02:19:23
在與企業對立的位置上,這些員工往往處于弱勢地位。“在現實司法事務中,通常會碰到簽訂一次性經濟補償協議,后續治療費用全部包含在這一次性補償中了。”
每經記者 鄭佩珊 發自上海
2月21日,本報報道了蘋果供應商蘇州聯建科技安排中毒員工進行復查,然而事情進行得并不順利,大部分中毒員工并未參與此次復查。
在近一個星期的僵局中,2月26日,這批尚未離職的中毒員工與聯建科技進行了第一次座談。座談會上,中毒員工提出了三點要求,要求公司書面道歉、要求去北京進行傷病鑒定與治療、希望企業對于員工的后續治療有保障。
蘇州工業園區新聞中心主任劉杰稱,3月1日,員工會正式向蘇州聯建提交書面要求,屆時聯建將作出正式回復。
泛洋律師事務所律師黃斌提醒說,為了防止后續治療產生無法預測的費用,這一次可行的方案是將“口頭承諾寫進書面協議,確定這次職業病、工傷若導致后續費用發生,單位承諾仍然會補償相關費用。”
姍姍來遲的第一次座談會
2月26日,周六,蘇州聯建科技將這一天與次周一(2月28日)進行了調休。
這天,正己烷中毒員工之一的崔廣雙第一次見到了公司高管,并面對面地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下午3點,尚未離職的37名中毒員工中,有22人參加了這次座談會。蘇州聯建出面的,是管理部最高主管王家杰。
“王在座談會上對我們的三個要求給出了回復。”崔廣雙告訴記者。但是對于回復,崔廣雙并不滿意。
“對于書面道歉的要求,王表示,在接受多家媒體采訪的時候已經正式道過歉。”崔廣雙回憶說,“去北京進行鑒定的要求也沒有答應,但是表示會請北京的醫生來蘇州鑒定。而后續治療的問題,王口頭承諾一旦病情復發,公司會負責。”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昨天(3月1日)撥通了王家杰的手機,對方表示自己是王的助理。“王總這會兒不在,對于中毒員工商談的事情我不清楚。”對方表示,會與王家杰溝通,讓記者5分鐘后再與他聯系。當記者再次撥通王的手機時,便一直無人接聽。
記者致電蘇州工業園區新聞中心主任劉杰,他表示,“企業方面之前已經發出了致員工的一封信,對于中毒員工提出的三點要求有明確回復。”
“對于去北京復查的要求,工業園區方面也在企業和員工之間進行調解,最終確定了請北京專家到蘇州來對中毒員工進行復查的方案。”劉杰表示,“雙方僵持太久,對誰都不利,還是需要盡快提出有建設性、可操作性的辦法。”
“3月1日早晨9點,員工會正式向企業提交書面的要求。”劉杰告訴記者。這一情況崔廣雙也向記者證實:“提交了書面要求以后,聯建方面也會給我們一個正式的回復。”
部分中毒員工合同期滿未續約
就在雙方座談會的前一天,37名中毒員工中,有一名員工合同期滿了。
這名中毒員工名叫王玉連,傷殘等級經鑒定為10級。“我2004年與聯建簽的兩年合同,隨后一年期的合同續簽了兩次,最后簽了一次3年期的合同。”王玉連告訴記者,正是在這份3年期合同簽約不久,就發生了中毒事件,在治療之后,合同也就很快到期了。
“在合同到期之前,我和我們制造科的科長談過續簽合同的事情,他當時表示可以。”王玉連說,可是到合同到期,她沒能成功續約。
“我現在已經算是離職員工,但是離職手續還沒有辦下來。”王玉連告訴記者,公司方面并沒有續簽合同的意愿。
與王玉連有相同困境的中毒員工不在少數,桑小龍就是其中一員。他表示,有部分員工的合同將陸續在四五月份到期,是否能繼續留在公司,“大家心里都沒底。”
“我們現在找工作非常困難,別的公司一看我們的傷殘等級,就知道我們有職業病,很少會錄用。”桑小龍現在雙腿一旦站立、走路時間長了,就會疼痛難忍。
同時,這些員工無一購買過保險。“保險公司也不愿意接受我們的保單,說我們的病的復發癥太多了。”桑小龍說。
口頭承諾或與一次性賠償金抵消
泛洋律師事務所長期從事勞動法的律師黃斌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企業是否續約與傷殘等級沒有必然聯系。”他說,在傷殘事故中,如果用人單位一次性支付傷殘醫療補助金和傷殘補助金,那么合同期滿,合同自然終止。
黃斌告訴記者,在與企業對立的位置上,這些員工往往處于弱勢地位。“在現實司法事務中,通常會碰到簽訂一次性經濟補償協議,后續治療費用全部包含在這一次性補償中了。”實際上,后續治療是無法預測的,很多時候遠遠超出人們的預期;如果不簽,只能拿到第一次醫療期滿后的一筆費用,以后每次有新的醫療費用產生,都會產生單獨訴訟,時間成本和投入訴訟成本過高,因此,勞動者才會選擇一次性經濟補償金。
黃斌提醒:“口頭承諾的說法往往容易被一次性經濟補償方案給否定掉,雖然口頭承諾會對后續的治療費用負責,但是一旦拿了一次性經濟補償方案,未來所有可能發生的治療費用就一次性了結,這樣看來,口頭承諾和一次性補償方案是相悖的。”他指出,這一次可行的方案是將“口頭承諾寫進書面協議,確定這次職業病、工傷若導致后續費用發生,單位承諾仍然會補償相關費用”。
然而,真正同意這樣做的企業其實非常少。黃斌告訴記者,“一旦簽訂協議,會有勞動者不斷要錢,沒有企業敢具體辦下來。”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