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3-08 02:43:37
“三農”問題一直是政府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從2003年至今,中央連續出臺 “一號文件”,對新時期的“三農”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食品安全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我國各級農業部門始終把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作為一項重要任務,綠色有機農產品也保持了較好的發展勢頭。2010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到要加快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和檢驗檢測體系建設,積極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
那么,目前綠色農業在我國的發展情況如何?遇到哪些困難?應該如何更好地發展?存在哪些潛在發展機會?政府應給予怎樣的政策支持?
針對上述問題,《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分別專訪了全國人大代表、四川龍興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曉華;全國政協委員、河南綠色中原現代農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宋豐強和中國有機農業產業發展聯盟主席杜相革。
“公司+基地+農戶”模式NBD:從2000年開始,中國綠色有機農業得到較快發展,您針對目前的發展模式有何看法?
杜相革:農業生產的產業鏈條上,有三個重要的節點。生產環節是農民,組織環節是農業合作社,生產加工銷售環節是企業。
農業產業的關鍵節點是龍頭企業,因為只有企業才能將產品和市場對接。只有企業把市場做好了,能夠提高收益,農民才有生產的積極性,才會按照企業的要求去生產。
下一個是農業合作社,是農民自發的管理方式。合作社跟農民的關系是最密切的,可以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農業合作社有服務、管理和經營三個職能。合作社在跟企業談判時,可以代表農戶的利益,不會競爭壓價。另外,企業還可以依托合作社,減少采購、監督等的成本。
現在很多綠色有機農業企業都采用“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化模式,把農戶組織起來,并通過農業合作社對農戶進行管理,使得農戶能為公司提供優質的農產品,公司又能安心地開拓市場,提高產品收益。也即,在農業產業鏈條上,大家都是利益共同體。
宋豐強:讓農民自己去搞綠色有機農業是很難的。他們規模小、資金少,不懂科技,也不懂市場,中國農戶很多,政府也沒有辦法一家一戶地去扶持。因此,政府可以鼓勵和扶持農業合作組織,由能人牽頭,跟農業龍頭企業對接,形成利益聯結機制。
NBD:公司在發展的過程中,采用何種方式?可給農戶帶來怎樣的收益?
李曉華:我們公司和農戶進行穩定的合作,還給予農戶有益的支持。比如,我們投資建設的10個萬頭有機育肥場,采取“五統一”方式,即根據農戶需要,統一由公司向銀行擔保貸款,統一由公司提供優質良種豬苗,統一由公司提供有機飼料,統一由公司參加保險,統一由公司保護價收購。
這樣就可以降低養豬戶前期建圈投入,降低中期疫病風險,后期市場風險,可以讓更多缺資金、缺技術、缺管理、缺市場的農戶投入到有機食品生產行列,并獲得低風險、高回報的可觀收益。比如一對夫婦一年可以養1000頭豬,我們保證每頭有50元的利潤,一年最低收入就有5萬元了。
宋豐強:我們公司是農業綜合型企業,擁有綠色有機農產品的生產園區,加工廠,農商、農游結合的農業旅游景區,形成一、二、三產業完整的鏈條。公司通過“公司+基地+農戶”模式的運作,形成了產前、產中、產后一條龍和技、工、貿一體化服務體系,調動了附近5000農戶發展現代農業的積極性,使他們收入翻番。
公司通過統一種苗供應、肥料供給、植保供應、收儲加工和統一品牌上市,有組織地帶領農民搞現代農業,形成了“公司抬頭看路看市場,農民埋頭種田”的模式。這樣,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就有保障了,加上形成品牌,產品的價格也就相應提高了。
呼吁政府加大補貼力度NBD:在發展綠色農業的過程中遇到什么樣的困難?
李曉華:我們公司在西部,山地較多,農業很落后,沒辦法實現農業機械化。還有就是新一代農民選擇進城打工,不愿回去種田,而綠色有機農業對勞動力的要求又很高,加之農業技術人才不足也是很大的問題。
在我們這里,應屆畢業生實習期過后工資一般能達到2000元以上,有的還更高。我覺得對于山地,可以適度調整田型,有利于實現小范圍的機械化。還有,就是要靠農業龍頭企業帶動農戶致富,跟他們結合成利益共同體,這樣才有更多的人愿意從事農業。
另外,農業企業貸款難、融資難是制約企業發展的最大瓶頸。我們建養殖廠的土地是租賃的,一般為10~20年,租期一到有可能面臨無法續租的狀況,因此投入全智能化設備的資金風險很大。
杜相革:由企業帶動農戶生產的模式是很好的,但目前農業合作社連最基本的服務職能都不具備。中國現在有30多萬家農業合作社,但大部分是很初級的,并未能發揮其應有的功能。所以政府應該加大對合作社的支持,加大人才、科技等的投入,提高發展水平,不能再走自由發展、自由完善的道路。
NBD:2010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到要積極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政府目前在這方面的支持力度如何?
宋豐強:政府在稅收、貸款貼息、融資擔保等方面還是有給予企業一定支持的,但力度仍不夠大。農業生產前期投入大,但產出慢。在財力許可的情況下,國家應該更加重視和加大對民生工程的投入,特別是農業方面的投資。
政府應該出臺政策,鼓勵引導企業和社會資金參與綠色農業生產,加大對龍頭企業的支持力度,大力發展綜合型農業企業,建設農工、農游、農商、農科結合的園區項目,保證農產品安全和供應。把農業的效益最大化,也是農民工“就近轉移”的很好模式。
杜相革:政府在2005年制定了有機產品的統一標準,但主要是對龍頭農業企業有一些支持政策,比如貸款貼息等,而不是針對有機農業和綠色農業。有機農業現在主要還是處于市場引導、企業參與的發展階段。
我認為政府應該啟動 “綠箱”
(政府通過服務計劃,提供沒有或僅有最微小的貿易扭曲作用的農業支持補貼)政策,加大對綠色農業的支持力度。比如歐洲對土地轉換期會進行補貼,但我國還沒有,只是有些地方根據領導的意見和財力情況會有所補貼,但這個應該上升到國家層面,這樣,地方政府就能名正言順地給以補貼。李曉華:財政方面的產業政策包括在融資、補貼、稅收、認證費等方面提供支持或者減免。建議我國參考歐盟等國家的操作方法,可以考慮對轉換期的有機生產給予補貼,補貼幅度必須保證轉換期生產企業的收益維持在轉換前的水平。在獲得有機認證過程中,各種基地和產品的檢驗、檢測項目多、費用高,成為農民和企業的巨大負擔,建議適當降低或減免部分檢測費用,或者國家給予檢測費用政策補助。
綠色農業應向深加工發展NBD:“十二五”期間,您認為綠色農業的市場空間有多大?
宋豐強:綠色農業的發展前景應該是非常廣闊的,空間也很大。中國十幾億人口的吃飯問題是第一大問題,所以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問題至關重要。我國這幾年GDP增速這么快,老百姓“十二五”期間的收入肯定比“十一五”期間的多,并且現在消費者越來越注重健康,對食品安全也越來越重視,因此,綠色有機食品將逐步擴大市場份額。
李曉華:有機農業發展速度非常快,每年約增長20%,是世界食品行業中最活躍的領域之一。由于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重視,綠色有機食品的市場會擴大,公司和農戶的收入可觀,就會繼續大力發展生產。
據國家認監委公布的信息,我國目前生產有機食品的企業有2000多家,國內的有機食品銷售額763億元人民幣,出口5億多美元,發展潛力還很大。我覺得綠色有機食品在“十二五”期間所占的比例將會提升到20%~30%。
杜相革:世界上有機食品占食品總量的3%~5%,而有機耕地面積占總耕地面積,歐美國家已經做到20%~30%,美國擁有1600萬公頃。然而,在中國,有機耕地面積只有210萬公頃左右,有機食品的比重就更小了,只有百分之零點幾。我國有機農業種植跟國際差距是15~20倍,市場占有率大概是30~50倍。
NBD:具體來說,有哪些發展機會?
杜相革:在我國,雖然生產有機產品的公司多,但總體上規模都不大。并且中國有機食品的結構不太合理,大部分是原糧、原果等初級產品,給消費者的感覺是有機食品就像賣原糧一樣。
現在中國市場上初級有機產品占80%,加工產品占20%,但也是最簡單的加工。我覺得有機產品結構應該是:80%是加工產品,20%是初級鮮活的產品,如蔬菜水果。現在中國有機農業就是處于初級階段,產品單調,初級產品多,而在國外,80%都是加工產品。所以,這也是今后一個很好的發展方向。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每經訂報電話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