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3-10 01:52:15
當投資者承認自己錯了之后,他才能夠開始尋找自己的錯誤,評價自己錯得有多么嚴重,進而努力去減少損失或者避免再次虧損。
投資者要忘記本金。如果一個窮困潦倒的人趾高氣揚地走過來說:“我是個富翁,我不過是一年前做生意全賠光了?!闭垎栠@個人現在是一個富翁嗎?也許有些人會說當基金沒有賣出時,只是賬面虧損,一旦贖回才是真正的虧損。還是別沉迷在這種安慰中吧,牢記自己的本金只會讓投資者在面對虧損時更不平靜。
當投資者把注意力放在何時能夠賺回本金時,主觀的期望會影響判斷。在2005年初,瑩(化名)和她的同事們為了給一位在銀行工作的朋友完成銷售任務而“被迫”認購了一只新發的基金。由于是熊市中,這只基金很快跌破了面值,并且虧損嚴重。在2006年初時,隨著市場的好轉,基金凈值不斷上漲。這只基金也幾乎回到了1元面值。瑩和她的同事們如釋重負,紛紛贖回。大約半年以后,這只基金凈值達到1.6元,瑩和她的同事們又紛紛后悔。
多數開放式基金的目標都是超越業績基準,而不是創造絕對回報。這表明在市場不好的時候,基金產生虧損是完全合理的。如果投資者對這一點不能夠明確和認同的話,投資基金會是件痛苦的事。
瑩虧損的比例和周期都不長,她在沒有投資計劃的情況下在錯誤的時間開始了投資。而且當市場才一轉好,就立刻選擇離開,屬于典型的“風險厭惡效應”。她最需要的是為自己做一份投資計劃。(本書節選自華夏基金投資者教育書籍《做一個理性的投資者》。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周婷婷 整理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每經訂報電話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