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商業精選

每經網首頁 > 商業精選 > 正文

上藥集團或5月登H股募資半數用于并購

2011-03-10 01:52:28

每經記者  陳時俊  發自上海

    昨日(3月9日),多家媒體稱內地上市公司上海醫藥  (601607,SH)赴港上市時間表已敲定為下個月,在醫藥行業及二級市場引發關注。

    報道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稱:“上藥已聘請瑞信、德銀、高盛及中金,計劃4月來港集資12億美元”。

    對于媒體猜測的  “4月登陸H股”說法,上海醫藥方面予以否認,并表示“應該是在今年五、六月份赴港上市”。

    “近期媒體報道的‘上藥今年4月份赴港上市’的消息是不太準確的,集團方面目前還是維持原來的說法,預計在今年五、六月份,也就是上半年內赴港上市”,上海醫藥公關部負責人劉燕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市場消息中所稱的赴港集資金額12億美元  (約93.5億港元)的數額基本準確,不過,目前市場上多個關于數額傳言的版本都還只是市場傳言”。

    昨日,上海醫藥公布了重組后首次披露的2010年年報,其中關于旗下工業及商業業務的最新數據和發展方向,也與上藥透露赴港上市后的資金分配不謀而合。

融資半數金額將用于并購

    2011年1月在北京宣布收購中信醫藥、愛心偉業藥業的發布會現場,上藥集團董事長呂明方曾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集團即將完成H股首次公開發行,成為內地首家“A+H”大型醫藥上市公司,“整體融資規模不會低于國藥,而H股融資的一半金額將用于并購”。

    兩個月后,上藥方面對登陸H股的進展評價為“目前赴港上市的進展(所有的流程、批準)還是很順利的,總的來說,按照之前預定的目標在走”。

    關于市場傳言將赴港籌得的這筆約12億美元的資金用途,劉燕表示:“這筆資金基本一半左右將用于并購,并購會集中在上藥業務中的工業部分,同時商業部分也會兼顧。剩下的另一半資金可能用作三個產業園區的建設、IT系統的升級以及其他投資公告中透露的項目”。

    中投顧問醫藥行業研究員郭凡禮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作為國內醫藥流通領先企業,93.5億港元的募集資金在合理的范圍之內。上海醫藥赴港上市募集的資金用于醫藥資產的并購,將為其與國藥、華潤、九州通等企業之間的競爭增添砝碼”。

醫藥業集中度提高競爭加劇

    在上海醫藥昨日公布的年報中,關于上藥工、商業發展戰略也再次被重申。

    年報顯示:“集團通過有選擇地穩步實施工業與商業板塊的對外并購擴張,通過40多家附屬公司及分公司和30多個物流中心形成了全國性的分銷網絡,并專注于向醫院及包括社區醫療中心和診所在內的其他醫療機構直接分銷產品”。

    對此,郭凡禮指出,上藥若“A+H”上市之后,將有更加充裕的資金進行兼并重組。對于工業投入來說,由于醫藥工業這一塊的毛利率最高,因此將大幅提升公司業績;對于醫藥投入來說,也有更多的資金投入在醫藥研發的環節。未來新資金還將投入到渠道建設方面。

    不過,他指出,“以上這些優勢,此前成功上市的國藥集團等競爭對手也同樣擁有。未來國內醫藥流通行業集中度將提高,拓展其商業網絡將有助于上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加分”。

    郭凡禮說:“上藥H股若成功上市,下一階段所面臨的挑戰在于國內醫藥流通巨無霸國藥集團以及拿下北藥不久的華潤、上市不久的九州通的正面競爭。由于國藥和九州通已基本實現全國布局,而上藥仍然以華東市場為主,因此上藥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背景資料

    上海醫藥前身是創建于1986年的科發藥廠,1993年改制為股份公司,2010年3月整合上實集團和自身的醫藥業務,以上海醫藥為單一平臺實現整體上市。其主營范圍涉及40余種合成藥、抗生素、口服藥品及制劑等醫藥產品,目前屬于華東第一、全國第二大醫藥商業企業,而在生產制藥環節,上藥集團的銷售規模排在行業第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