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3-20 10:02:19
國內知名肉制品企業雙匯集團下屬子公司使用瘦肉精豬肉問題一經曝光,雙匯發展的股價即以跌停作出回應。顯然,“瘦肉精事件”對雙匯集團所造成的嚴重負面影響短時間內將無法消弭,受此波及的還有雙匯發展的投資者。
因為實施重大資產重組,去年11月底到12月初,停牌7個多月后復牌的雙匯發展曾經以連續7個交易日的漲停賺足了市場的眼球。自此,雙匯發展的股價一直在77元以上的高位震蕩。雙匯發展的股價能攀上高位,除了資產重組因素的刺激之外,作為股價上漲背后推手的基金功不可沒。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此次基金“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來自Wind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去年末,22家基金公司旗下的56只基金合計持有雙匯發展1.46億股,占流通股的比例為24.11%。如果上述基金此前均沒有套現,雙匯發展的一個跌停板,就使這些基金市值縮水高達12.64億元。其中,持股數量最多的興業系基金有近2億元的市值打了“水漂”。
基金投資不像散戶那樣隨意性大,而是有著一套嚴格的程序,實地調研、撰寫研究報告、進行投資決策等環節一個都不能少。諸多環節中,實地調研起著非常重要甚至是決定性的作用。但從雙匯發展的“瘦肉精事件”看,參與調研的基金收獲的是“皮毛”,更多具有“內涵”的方面根本沒有企及。
基金的調研活動頻頻引起市場的詬病,主要由于其常常能夠獲取不對稱的信息以牟利,如上市公司的業績狀況、利潤分配方案以及像資產重組等類似的重大事項等。事實上,基金的調研也更注重以上幾個方面,至于上市公司是否存在違規違法的經營活動,是否存在損害股東或投資者利益的行為,則不在其調研之列或很少關注。
這就引出了基金的社會責任問題。目前監管部門一般都要求上市公司在年報中披露當年的社會責任履行情況,作為代人理財的基金,同樣應該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包括基金公司對股東、員工、社區、投資者、基金行業、金融市場等利益相關者,以及社會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所應承擔的經濟責任、法律責任和道德責任等。一只只顧擴大規模以賺取管理費而喪失了社會責任感的基金,無論如何都不能說是合格的。
如果深入調研到位,眾多基金身陷 “瘦肉精事件”真的不可避免嗎?基民的損失真的不可回避嗎?答案無疑是否定的。但是,基金只為凈值而戰,只為業內排名而戰的所作所為,決定了基金只重視業績而漠視社會責任的特性。
不能將基金身陷“瘦肉精事件”看作是偶然現象,是一次意外的 “踩地雷”,它反而是某些基金漠視社會責任的再次體現。其實,基金漠視社會責任的現象在市場中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投資者都已經感到麻木了。
本月初,今年首只社會責任投資基金開始發行,而在境外市場中,社會責任基金在上世紀90年代就獲得了迅猛發展,其所追求的就是社會責任投資。作為基金,不僅僅只是代人理財,獲取管理費這么簡單,履行社會責任是其必須承擔的義務與職責。筆者以為,國內眾多的證券投資基金,既應該倡導價值投資理念,更應該倡導社會責任投資。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