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4-02 01:32:14
據有一位不愿具名的研究員透露,寶安或遭券商集體封殺,而目前已有一些跡象,比如3月23日寶安年報出爐后,此前多次推薦寶安的多家券商,在最重要的定期報告出爐后,紛紛選擇了禁言。
每經記者 王鵬
從首次公開否認有石墨礦至今,中國寶安(000009,收盤價18.35元)“石墨門”事件已過去一個月。其間,也有券商表示自己關于寶安有石墨礦的研報均出自公司公開信息。一時間,“石墨門”事件更顯撲朔迷離,寶安和券商誰在撒謊至今未知。
經此事件后,券商對寶安前后的態度也在悄然變化。據有一位不愿具名的研究員透露,寶安或遭券商集體封殺,而目前已有一些跡象,比如3月23日寶安年報出爐后,此前多次推薦寶安的多家券商,在最重要的定期報告出爐后,紛紛選擇了禁言。
沒有了券商搖旗吶喊,寶安的股價也顯得疲弱不堪。3月份,在滬深300指數月漲幅1.53%的大背景下,曾經的“大牛股”中國寶安暴跌16.86%,月跌幅在深圳主板所有股票中排名第二。
券商集體禁言
整個“石墨門”事件,寶安和報告出錯的券商們,都扮演著極重要的角色,在監管機構給出權威答案前,到底是誰在撒謊無從得知。一度市場有猜測券商與寶安可能是“同盟”共同在忽悠,但在輿論重壓下,湘財證券率先作出了回應。
近日,《每日經濟新聞》收到了一份來自湘財證券的澄清函,稱研報中論述的信息均源自中國寶安及其子公司公開發布的信息。
“湘財的公開回應,無疑將券商和上市公司的矛盾擺上了臺面。”一位關注此事研究員向記者陳述到,而他認為寶安或遭券商集體封殺。
他認為,“最近一兩年,多家券商都在關注寶安,寶安的一舉一動,作為重點品種,研究員都會有最新的觀點,但最重要的定期報告2010年年報出爐后,卻只有一家券商出點評,此前報告出錯的幾家券商,全部沒有出報告,我認為這是一個封殺信號”。
寶安也曾是一家不被機構關注的公司,比如2008年據可查的公開資料,關于中國寶安的研報僅有一篇,金元證券在2008年5月發布了一篇“中國寶安投資價值分析報告”。
不過上述情況從2009年開始改變,關于寶安的研報開始變多,據海風論壇、邁博匯金等主流研報平臺的搜索結果,全年共有7篇左右報告,大部分來自國泰君安。
到2010年,針對寶安的研報進一步增多,涉及的券商也更多,平安證券、湘財證券,全年約10篇左右研報。
伴隨中國寶安股價的上漲,2011年寶安關注度猛增,僅僅前兩個月7篇報告,媲美2009年全年的報告數量。
寶安的一舉一動,券商都會都會有及時的、最新的跟進,比如1月20日,寶安發布石墨烯的進展,平安證券立即當天發布了一篇點評報告,稱“石墨烯研發進入中試,對寶安未來意義深遠”,同時給予了“強烈推薦”的評級。緊接著1月21日,國泰君安又發布了一篇名為 “估值奠定底線,石墨烯打開巨大發展空間”的報告。
1月29日,寶安又公布了股權激勵計劃,平安證券在1月31日立即出點評報告稱“中國寶安—股權激勵方案更趨合理”。隨后,廣州證券、信達證券等都有類似研究報告出爐。
3月僅有一篇研報
但是券商針對寶安研報一浪蓋過一浪的趨勢在今年3月戛然而止。整個3月,僅有天相投顧一篇研報。
梳理3月寶安卻不缺 “大事”,比如3月23日公布2010年年報、3月25日公布出售上海三家公司的股權等。按照1、2月的研究員勁頭,3月應該是一個針對寶安研報出爐的高峰期,特別是年報的出爐后。
“年報是最重要的一份定期報告,如果是券商此前一直關注的公司,按照經驗,研究員都會給出最新觀點,比如業績是否符合自己的預期等,項目的進展等等,但這次幾家大券商都沒有出報告”前述的研究員向記者分析到。
湘財、平安、國泰君安等此前多次針對寶安發表觀點的券商,都查不到一篇針對寶安的公開研報。
而上述幾家券商,在此前的報告中都曾提到寶安擁有儲量巨大的石墨礦,但這在3月卻遭到寶安否認。記者試圖了解背后的緣由,聯系部分券商但都不愿意回應。
“從湘財回應看,券商有可能是被公司給忽悠了,不出報告算是封殺或者算是一種抗議,另外寶安石墨礦事件目前依然熱點,媒體都還在跟蹤,這個時候研究員估計都不想去主動找麻煩,不出報告不意外。”另外一位私募人士向記者說到。
石墨礦事件已過去整整一個月,寶安在這個月中,遭到投資者用腳投票,月跌幅高達16.86%,從大牛股變成了3月的大熊股。到底誰在讓寶安角色如此迅速轉換,是寶安自己還是券商,值得投資者思考。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