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4-06 01:32:57
北方三大煤炭中轉港口庫存量已連續四周下跌,多個省市電煤庫存亦先后告急,其中湖南等地僅夠半月之用,逼近“警戒線”。
豐水期尚未到來,但一些地方氣溫上升用電量不斷攀升……種種跡象表明,“煤荒”又開始攪擾多地。
近日,國家發改委下發緊急通知要求,2011年重點合同電煤價格維持2010年水平不變,并不得以任何形式變相漲價。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2010年重點電煤合同價格在520元/噸的價位。這個價位與目前的市場煤價有大約200元/噸的價差。
分析人士指出,電煤價格被“嚴控”后,相關企業將減少供應量,“煤荒”的狀況或將加劇,加上煤炭進口量下滑,這都將對今年夏季的電力供應構成嚴峻的挑戰。
電廠、港口庫存煤全線下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目前湖北當地電煤已下滑至160萬噸的“警戒線”,只能保障兩周的發電所需。
另一組數據顯示,截至3月27日,華中電網全網電煤庫存降至914萬噸,其中以湖南電煤供應形勢最為嚴峻,54萬噸存煤僅可用4天,低于警戒線。
目前,湖南電網因缺煤停機、火電煤質差、水電水頭低和機組檢修等原因,影響發電能力約800萬千瓦。基于此,湖南省已于3月21日實施有序用電措施,最大日限電量約120萬千瓦,最大日限電量為1100萬千瓦時。
3月29日,陜西省發布今年一季度經濟形勢稱,全省電煤庫存量為70.02萬噸,同比下降30%。國家電網西北電網公司積極向國家電網公司匯報,減停陜西電力外送,并協調、組織西部省區富裕電力支援陜西。
與此同時,主要港口煤炭庫存也在下降,截至3月31日,秦皇島港煤炭庫存量為728.2萬噸,周環比下跌1.33%,較月初已回落119.7萬噸煤炭庫存量;國投京唐港煤炭庫存為156萬噸,較月初下跌23.15%;國投曹妃甸港煤炭庫存量較月初回落50萬噸至197萬噸。上述三大北方煤炭中轉港口庫存量已連續四周出現下跌,總體下滑幅度達16.7%。
海外煤商暫停向中國報價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隨著國內煤炭供應偏緊,部分澳大利亞等動力煤、煉焦煤的供貨商們已經暫停向中國進口商們報價。
業界分析認為,在日本地震之后,能源進口需求加速膨脹,可能會在今年后三個季度波及中國煤炭進口。
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統計,2月份我國煤炭進口量僅有676萬噸,降幅為47.6%,這一數據為2009年4月份以來月度進口最低水平。廣東省2月份的煤炭進口比去年同期相比,已經下降了五成左右,這也直接致使廣東省內的煤炭庫存開始出現大幅度下降。
在國際上,日本核危機和中東北非動蕩的局勢開始波及世界能源市場,煤炭價格扶搖直上。國際油價4日繼續上漲,到當天收盤時,紐約和倫敦市場油價均再次刷新兩年半高點。
瑞士礦業巨頭斯特拉塔與日本中國電力株式會社簽署了本財年(始于4月1日)的供應合同。在倫敦上市的斯特拉塔將以每噸130美元的價格向后者供應用作燃煤電廠燃料的電煤,較2010~2011年度每噸98美元的價格上漲了32.6%。據介紹,最新的合同價格也高過2008~2009年度的每噸125美元的歷史最高紀錄,為渴求能源的亞洲設立了一個價格基準。
瑞信大宗商品分析師表示,在某種程度上,這項合同超出了市場預期。合同價格反映了亞洲電廠消耗的高熱值煤炭供應緊張,主要原因是過去6個月里澳大利亞的天氣惡劣以及總體需求日益強勁,特別是中國與印度的需求。
無論如何,這個價格在中國都不具競爭力,綜合各項成本,各類煤種進口成本已經比國內企業從山西采購貴了幾十元到數百元不等,部分公司的煤炭進口已經基本停滯。
煤電聯動再擱淺上述各種情況表明,一邊是部分省市電煤供應緊張,另一邊是發改委不允許重點電煤合同漲價。這讓火電廠與煤炭供應商面臨兩難之境,誰來化解這一矛盾?
東興證券分析師周宏宇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電煤價格談判一直面臨困境,電煤價格成為煤炭企業和電力企業都十分頭疼的問題。他認為,在目前高通脹的局勢下,煤電聯動機制暫時還不能成行,何況電價關系民生,不能輕易上漲。
他解釋稱,煤炭價格早已市場化,而電價依然由國家調控,目前重點合同電煤價格雖然被要求不許漲價,但企業也許會通過供應低燃燒值的煤等手段變相漲價,因而這次發改委特別指出不能以任何形式變相漲價。
也有業內人士指出,由于目前合同價與市場煤價有大約200元/噸的價差,因此重點合同煤中鎖定價格的越來越少,兌現率也越來越低。
中國能源研究會能源政策研究中心報告判斷,2011年重點電煤合同實際執行價格將在2010年的基礎上上調30元/噸左右。如屆時電價不能得到有效疏導,火電企業的虧損面可能進一步擴大。
2003~2004年、2006年~2007年和2010年初,我國各地曾出現程度不同的“煤荒”、“電荒”及“油荒”。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認為,這是電力改革停滯、供需雙方沒辦法進行有效交易導致的。(每經記者周曉芳對本文亦有貢獻)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