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專欄

每經網首頁 > 專欄 > 正文

何志成:若無美國聯動 央行加息抗通脹將事倍功半

2011-04-07 01:42:35

何志成(農行總行大客戶部高級專員)

    4月5日傍晚,中國央行宣布今年第二次加息,幅度為0.25%,而且是雙向同時加。

    央行加息并沒有出乎意料,筆者在十幾天前已經預測,4月10日左右會有一次加息,原因在于3月的CPI一定創新高。至于本次加息對全球市場的影響,應該說非常小,或者說,無論是外匯市場還是大宗商品市場,都沒有出現有利于抑制通脹的走勢,全球市場的風險偏好情緒仍然在強化趨勢中。

    中國央行宣布加息后的半個小時左右,澳元加元包括歐元曾經有短暫下跌,但隨后即走強,尤其是代表全球風險偏好情緒的息差交易貨幣板塊,5日當晚出現了大幅度的上漲。至于本次加息對全球股市的影響應該不大,美國股市幾乎平盤報收,歐洲股市也只是小幅度下跌——這可能還更多地是受到本周四歐洲央行將加息的影響。

    總之,中國央行本次加息有著助推全球風險偏好情緒的作用,對通脹預期的打壓作用不大。預計上半年還要加息一次,但不可能扭轉負利率局面,甚至有可能擴大負利率之差。為什么會如此?有兩個原因需要分析:

    第一,今年的加息大都是迫不得已,或曰在追著通脹跑,上次如此,本次還是如此。預計3月CPI會達到5.2%,通脹率上升0.4個百分點,而利率只增加0.25個百分點,不僅沒有逆轉負利率,而且負利率差還在擴大;同時我們看到,中國央行上次加息后,澳元加元都創新高,原油也創新高,歐元更是逆勢上漲——完全不顧其基本面的千瘡百孔,說明全球風險偏好情緒并沒有因為中國央行緊縮而退縮,相反有“對著干”的趨向。本次加息之后,國際市場的大宗商品和原油價格有一點點下跌,但幅度很小——原油震蕩下跌0.5美元左右,銅價下跌幾十美元——預計很快就會如上次那樣返身向上。

    第二,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抗通脹必須統一步調,起碼是絕大多數國家要協調行動。而當前的抗通脹形勢卻是“大頭”不動,光是新興市場經濟國家著急,如中國央行一再地加息,但用處不大,甚至會出現副作用。可以這樣預言,沒有發達國家尤其是美國的加息聯動,新興市場經濟國家獨自抗通脹只會越抗越高。大多數發達國家至今不愿意抗通脹,除了對經濟復蘇沒有信心之外,很重要的原因是通脹率并不高。而其通脹率不高的原因之一是新興市場經濟國家以低價傾銷的形式爭相補貼發達國家。

    目前,歐元區的通脹率大約在2.5%左右,美國的通脹率只有1.6%,通脹率最高的英國達到了4%,但英國央行情愿看到歐洲央行先加息,因為它擔心單獨加息沒有用。看到美國的通脹率這么低,也就明白為什么美聯儲不著急了。

    本周除了歐洲央行有可能加息外,英國央行有可能在下月加息,而美聯儲則幾乎可以肯定是  “巋然不動”(伯南克5日還在暗示,加息不用急),美國目前通脹率的增長小于GDP的增長,是真正的正增長,因此美聯儲還可以觀察很長一段時間,預計今年四季度前都不會動。

    由于沒有美國的參加,抗通脹的國際斗爭很可能將事倍功半,中國和歐洲央行再加許多次息也沒有用。一些經濟學家提出,只要敢于連續加息,一定能將“老虎”關回籠中。但他們沒有想到,中國當前最需要的可能是大幅度地提高中國勞動者的勞動力價值,而若在連續加息的同時還要增加中國勞動者的工資,則可能會行不通,因為很多工廠要關閉了,哪有錢給工人漲工資。所以說,當前加工資可能比加息更迫切,或者說,與其靠加息抗通脹,不如靠加工資來抗通脹。

    美國為什么通脹率低,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進口成本低廉,比如它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價格極低。而這些商品之所以廉價,是因為中國的勞動者工資太低,或者說中國勞動者太能忍辱負重了,無論物價怎么漲,中國勞動者都可以用增加勞動生產率的方式消化。而勞動生產率無論怎么提高,勞動力成本就是不動,或者動得很少。比如,澳大利亞的鐵礦石每年都上漲40%左右,而中國的鋼材價格大約只上漲10%,鋼鐵廠里工人的工資漲得更少。因此中國所有用鋼材的產品都包含了很高的鋼鐵工人的補貼。這個高補貼不僅補貼了中國的消費者,也補貼了全球的消費者,尤其是美國的消費者。這也就是美聯儲之所以坐得住的原因。

    因此筆者一再強調:抗通脹必須把美國等發達國家捆綁在一起,而捆綁的方式之一就是中國商品對美國漲價,對全球漲價,讓美國和發達國家的民眾也嘗一嘗通貨膨脹的苦果,逼迫發達國家轉變貨幣政策。抗通脹光靠中國央行一家是抗不了的,即使歐元區本周加入進來,打壓通脹的效果也不大,必須有美聯儲加入。而目前能夠逼迫美聯儲加入的唯一途徑就是抬高美國的通脹率,只有美國的通脹率上升了,美聯儲也開始加息,通脹趨勢才能逆轉。

    至于中國股市,只要全球息差交易貨幣上漲趨勢不改,它就還要上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