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更多

每經網首頁 > 更多 > 正文

食用油價“穩中有漲”中小油企提價壓力難緩

2011-04-21 01:43:13

每經記者  湯白露  實習生  楊柳晗  史紹丹  發自北京

    為給不斷攀高的CPI“去火”,本月初發改委已約談17家行業協會并建議其暫緩漲價,其中包括食用油企業。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近日調查發現,從出廠價到零售價,食用油價格呈現出“穩中有漲”的特點。由于成本壓力難以緩解,市場仍然供不應求,盡管部分大型油企在相關部門的補貼之下,承諾“穩價不漲”,但一些中小油企迫于成本壓力,或提高銷售價格,并將最終推動整體食用油價格的上漲。

    對此,專家提醒,在“限漲”的同時,國家最重要的任務應該是振興經濟、增加生產,防止控制物價的措施放開后,社會產品供不應求,需求報復性反彈,價格反而會出現惡性上漲。

批發零售價均現漲勢

    4月20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中國食用油信息網獲悉,食用油價格出現一定程度上升。數據顯示,4月1日,山東青島地區一級壓榨花生油報價16500元/噸,價格維持穩定,二級壓榨花生油參考價在14500元/噸附近,庫存較少,整體出貨緩慢。到了4月18日,山東莒南地區,金勝油廠一級壓榨花生油報價在17600元/噸,上調300元,玉皇油廠一級壓榨花生油報價在17000元/噸,出貨緩慢。

    此外,部分地區的豆油也在漲價。4月19日,山東濟寧地區的一級豆油出廠價10150元/噸,比前一天上漲50元/噸;安徽合肥地區一級豆油的貿易商報價為10300元/噸,每噸上漲50元。中國食用油信息網相關負責人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該網上的報價一般是批發價,也就是出廠價,是直接從食用油生產商處收集的數據。

    不僅是出廠價環節,記者獲悉,4月15日,南京市部分超市不少品種的食用油價格也出現上調,包括花生油、葵花籽油等。其中,歐尚南京店5L裝的魯花壓榨花生油,從6日的109元/桶調到了15日的118元/桶,漲幅超8%;金潤發瑞金路店將5L裝的多利葵花籽油,從71.7元/桶調整到95.5元/桶,漲幅超過30%。

    與此同時,商務部的監測數據也顯示,全國花生油價格由4月1日的21.22元/升上升至4月15日的21.24元/升;而菜籽油價格從4月1日13.02元/升漲至4月15日的13.03元/升,食用油價格穩中略漲。

成本壓力不減

    4月19日,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山東食用油生產商介紹說,由于去年花生大幅減產,工廠的采購價格達每噸8000元,造成榨油企業成本壓力較大。“現在花生的采購價格已經漲到每噸9200元,考慮到運費、人工費等,企業幾乎沒有任何利潤。”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副所長李國祥表示,在3月底之前,國家發改委通過行政手段凍結了食用油價格,現在的食用油價格上漲,主要由于原材料采購價格上漲帶動。

    “我個人認為,現在食用油價格上漲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企業生產成本上升了。上漲的部分應該讓企業自己消化一部分,消費者承擔一部分,政府再補貼一部分。發改委約談的成果在于控制了價格上漲的幅度,保持市場的平穩,讓食用油價格上漲在百姓可以承受的范圍之內。”李國祥表示。

    在成本壓力難以緩解,食用油市場供不應求的情況下,又傳來了食用油加工業欲關門限制外資的消息。本月30日,《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修訂征求意見稿)》將結束征求公眾意見。若征求意見稿獲得通過,中國食用油市場將一定程度上限制外資企業進入。業內人士認為,外資企業在加工上損失的利潤可能會通過貿易環節來補償,中國食用油企業或被迫以更高的價格從國際市場上進口糧油,進一步推動成本上漲。

    李國祥進一步表示,生產環節成本的上漲,將最終推動零售食用油價格的上漲。另一方面,類似中糧、益海嘉里等大企業的銷售價格仍受“限漲令”約束,但他們獲得了發改委的補貼,而一些中小油企得不到國家的補貼,當無法承受成本上漲壓力時,必然會提高銷售價格,而這在一定程度上,會推動整體食用油價格的上漲。

    對此,青島嘉里植物油有限公司的一位負責人也表示,“限漲令”延期后,食用油企業的利潤驟減。從各家企業目前的定價來看,利潤下滑嚴重,或者沒有利潤。但按現在的市場需求,食用油迫于物價上漲壓力,仍有一定的漲價空間,預計年底前可能會有小幅上漲。

    “政府對價格僅僅是指導,但企業的成本壓力較大,市場的實際狀況是供不應求。如果市場供不應求,但是政府還在干預,價格上不去就會產生不正常的需求。由于食用油的保質期很長,部分企業或會囤積食用油,等待以后高價銷售。”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道出了他的擔心。

    孫立堅認為,現在食用油價格上漲是合理的,健康的需求應該體現在物價上。但如果價格再持續上漲,政府很可能會采取更多措施進行調控。他提醒,國家最重要的任務應該是振興經濟、增加生產,防止控制物價的措施放開后,社會產品供不應求,需求報復性反彈,價格反而會出現惡性上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