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5-03 01:43:40
2011年4月27日,由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主辦、每日經濟新聞協辦的“我國保險資金運用法律與實踐”研討會在北京召開,來自中國保監會、中國保險學會、北京市保監局以及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和眾多保險公司的專家學者、業界精英參加了本次研討會。保險資金的運用是當前社會的熱點問題,也是事關民生的重大問題。尤其是在目前保險資金規模快速增長、渠道日益拓寬的形勢下,保險資金的運用面臨諸多新問題,巨額的保險資金如果使用不當或閑置,都將給國家帶來損失。因此,專題研究保險資金運用問題,既有其必要性,更有其緊迫性。在本次研討會上,各位專家學者分別從不同角度提出了對保險資金運用的研究觀點和政策建議,研討了保監會頒布的保險資金運用有關規定及其適用性,對當前我國保險資金運用存在的法律障礙和實踐中遇到的問題進行了熱烈討論。
總資產超5萬億 專家學者為天量險資“找出路” 4月27日,由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主辦、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法研究中心與北京市兆源律師事務所承辦、《每日經濟新聞》協辦的“保險資金運用法律與實踐研討會”在北京舉行。研討會邀請了眾多來自保險監管界、保險行業與學界的相關學者、專家進行深入研討與交流。中國保監會法規部楊華柏主任、北京市保監局丁小燕局長、中國保險學會羅忠敏會長、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教授等近百人參加了研討會。《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會議現場獲悉,在當前保險行業競爭加劇及承保利潤空間壓縮的背景下,隨著總量的不斷增加,保險資金的合理配置已成為保險業健康發展的關鍵。而本次研討會的召開可謂恰逢其時,受到了業界的高度關注。
安全性是最重要的目標近年來,我國保險行業迅猛發展,已經進入新階段:截至2010年12月末,保險業總資產一舉突破5萬億元大關。另外,去年《保險資金運用管理暫行辦法》及相關不動產和股權投資細則的頒布,使得我國保險資金配置的空間基本接近國際成熟保險市場水平。新的行業規模和新的投資渠道,給保險資金運用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
保險資金具有規模大、周期長等特點,作為最大的機構投資者,保險公司才是真正的“大款”,比銀行、基金更有優勢。在這次研討會上,專家們一致認為,對于投資的目標,要把握資金的安全性、流動性、效益性,其中,安全性是最重要的目標。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保險學系主任鄭偉認為,一方面,保險公司根據公司發展戰略,盡早明確資金運用模式 (自行投資還是委托資產管理公司),再根據目標模式,規劃資產管理能力建設。是否設立資產管理公司設計企業的最佳規模邊界問題;是通過外包委托資產管理公司,還是自己設立資產管理公司,這些都需要做好成本和收益的比較,可以借鑒科斯的文獻;另一方面,提高保險資產負債管理水平。各公司在這方面參差不齊,保險資產負債管理不僅是在之后的保險投資上,而是要把之前的保險產品的設計考慮進來,使二者有機結合。要深入研究保單選擇權的估值、保單持有人的行為對負債的影響,進而研究其對資產負債的影響。
法律層次過低引起關注對外經貿大學黨委書記王玲認為,如何使保險資金保值增值、防范風險,法律保障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通過制定制度、法律、法規來防范風險。保險資金運用也是一個實踐問題,資金運用是一個跨學科、跨行業、跨領域的問題,要創造性的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政府監管部門、保險公司、金融機構、專家學者的多方互動,要從中國國情出發,建設有中國特色的保險資金運用的法律體系和規范體系。
保險資金運用法律層次過低的問題也引起了與會專家的高度關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于海純認為,我國保險資金運用法律框架在法律層面,只有全國人大制定的《保險法》中一條規定;在行政法規層面,國務院沒有任何規定;在部門規章層面,保監會根據保險法的授權條款制定了大量的具體管理辦法。顯然,保險資金運用的相關立法位階過低,若保險公司投資行為違反保監會的規定,不能認定行為無效,只能對違規者進行行政處罰,因此對違規者的法律責任承擔不徹底。此外,大量相關規定的沖突易導致保險資產運用法律后果的不確定。于海純建議,由監管部門制定位階很低的規范性文件并非長久之計,根本解決方法是制定保險公司投資法(法律)或保險公司投資管理條例(行政法規)。
保費粗放型增長埋下風險合眾人壽資產管理中心總經理萬文俊表示,保費收入增加很快是中國保險市場面臨的問題之一,但是我們的增長卻是粗放型的,資金成本很高,很多保險公司資金成本在5%以上,于是要求的資金回報就會很高,資金回報要求高,可能會導致激進的投資方式。
如果經濟出現一定問題,通脹情況繼續持續下去,而股市和債市都不理想的情況下,保險投資收益會不會降低?因為最近幾年保費的增長是粗放式的,建立在高資金成本的基礎上。資產匹配問題是大部分保險公司都在15年左右,投資都在6年左右,這個匹配問題現在還不是很嚴重,但是未來幾年可能會出現問題。他提醒保險界同行在未來幾年要注意相關風險。
幸福人壽曲和磊副總裁介紹了幸福人壽投資管理業務發展方向。他表示幸福人壽的投資與保險主業相互支持、雙輪驅動,準備積極籌建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目前,公司關注不動產(REITS)和股權投資基金(PE)的投資機會,積極拓展第三方投資管理業務。
保險資金如何進入保障房建設也引起了與會專家的關注。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認為,保障房建設是一種帶有社會目標的項目,應利用政策性導向、市場化運作、專業化管理、信貸放大的機制,通過機制的創新引入保險資金。保險資金進入以后,和其他資金一起,一方面能夠緩和政府年度財政資金不足的矛盾;另一方面,在具體操作上,它又是遵循資金盈利模式,在完成投資回報的過程中客觀上完成社會目標。
◎保監會政策法規部主任楊華柏:保險資金運用要防范投資風險 保險資金運用是保險公司的核心業務,保險資金運用和承保業務是保險公司的兩個方面,兩者密切配合才能使保險業更好地發展。保險資金運用直接關系到公司的收益,特別是對當前保險業務發展更為重要。從防范風險來看,歷史上保險公司的破產,絕大多數都是因為保險資金運用出現了問題,因其直接關系到公司償付能力的高低,也與被保險人的利益密切相關。保險資金運用事關國家宏觀經濟,同時也影響到資本市場、貨幣市場等。
我國保險資金運用渠道拓寬的過程,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2004年到2005年,允許保險資金直接投資股票市場進行境外投資;第二階段是2006年到2008年,允許保險資金間接投資基礎設施項目和商業銀行股權;第三階段是2009年《保險法》的修改,意味著保險資金全面放開,但是這種放開是一個逐步的過程,《保險法》規定保險資金運用的具體辦法由保監會制定。
繼《保險法》出臺后,保監會又出臺了很多辦法和文件來規范保險資金的運用。現行保險法規定保險公司的資金運用必須穩健,遵循安全性原則,并對保險資金運用的形式作了限定。保險資金的主要特點之一是資金的長期性,特別是壽險資金的安全,其事關社會穩定與和諧。從國家金融體系安全角度看,保險是經營風險的行業,防風險比銀行、證券的要求更高。
保險資金的運用是一項非常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要完善監管方式,加大監管力度,防范風險。在監管制度上,要建立以償付能力為主的保險監管模式,并建立健全風險評估機制。在監管方式上,要減少事前行政許可,加強事中監督、檢查和處罰。在監管要求上,突出能力建設監管,對保險公司的資金運用能力進行監管。在監管手段上,應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對保險資金的流向及時監控。
保險資金運用監管不是一個獨立的課題,必須將其還原至整個保險行業的發展當中去,從整體上看待和監控保險公司的經營風險;在拓寬保險資金運用渠道的同時,要通過加強依法監管防范投資風險,使保險業保持健康穩定發展,造福和諧社會。
◎中國保險學會會長羅忠敏:保險資金運用面臨三大挑戰 對于保險資金運用來說,新法律法規的出臺和新渠道的拓寬意味著新風險因素的增加,流動風險、市場風險和管理風險都相對突出,所以對保險資金運用的風險管理要求特別高,要強調其穩健性和安全性。對于資產負債匹配、資產運用管理難度增大,既要看到政策適當放寬,還要準確理解,明確認識現在是否徹底放開、什么可以做的問題。
現在我們在保險資金的運用上承受巨大壓力,也面臨巨大挑戰。挑戰主要來自三個方面:
第一,投資理念有待調整。部分保險公司對保險資金運用的認識還不夠準確,有投資沖動。為此要糾正片面依賴投資收益來進行保險定價的理念。
“傳統保險靠精算,現代保險靠投資”的說法并不準確,保險要永遠靠精算,資金運用不能脫離保險提供風險管理的本質。為此,要重點加強對不動產、股權等新投資渠道的監管,防止出現投資沖動。同時,根據國際經驗,嚴格禁止保險公司從事以獲利為目的的杠桿交易和衍生品交易。
第二,人才儲備不夠,投資隊伍不實用。保險資金運用需要的是復合型人才,即既熟悉保險市場,又熟悉資本市場、貨幣市場,既熟悉國內、又熟悉國際金融市場,既懂業務、又懂法律。加強投資隊伍建設,核心在于提高投資隊伍的綜合素質和業務技能,為此可采用鼓勵中小保險公司合資組建股份制資產管理公司,大力發展第三方資產委托業務,完善資產托管等辦法。
第三,監管的能力不適應。新規的出臺產生了一系列新的風險,而我國還沒有相應經驗可借鑒。制度建設跟不上快速發展的形勢,監管人員的素質跟不上業務發展的要求,監管的手段落后于整個金融業監管的先進水平。為此,應提高監管技術含量,實現監管手段現代化,加強監管創新,實現全天候、零距離的實時在線監管;此外,還要根據經濟周期的變化,及時調整投資的比例。
◎北京保監局局長丁小燕:險企要考慮資金運用與產品銷售的匹配 近幾年保險資金運用的渠道不斷拓寬,關于如何使其風險控制在最低水平的問題,我也多次與保監會的領導進行過溝通,切身感覺保險監管的壓力是比較大的。現行保險資金監管法律法規逐步建立,包括資金運用的渠道、比例和風險管控都有一些原則性的規定。這些規定的實施,對保險資金運用的風險管理產生很重要的作用,同時,對資金運用項目的審批也有一定影響。其中有正面的影響,如要求保險公司具有怎樣的條件才能批準項目,項目審批的過程中有個資金運用的時效性問題,在保證安全性的前提下也要資產負債匹配,要有收益,而收益對一個項目來說也有時間性的影響。保險資金運用項目審批的時效性也會影響到資金的收益。
大的經濟形勢變化,對保險資金運用的影響也有所凸顯。在央行連續調高存款準備金率和存貸款利率、收緊銀根的背景下,各行各業對保險資金的需求加大,連北京這樣財力比較雄厚的城市都對保險資金提出了需求,更何況其他省市。為此有必要探討如何將資金投入到有效益的項目上,并處理好整個宏觀經濟形勢對銀根收緊的關系。但對此大家都還沒有經驗。
保險公司在銷售產品時,很少考慮資金運用收益的壓力,大公司會對此有研究,但有相當一部分公司不具備研究的能力。今年一季度,北京通過銀行渠道銷售的壽險產品增幅有所下降,這其中有政策的影響。一些保險產品的在前端的營銷成本加大,后端資金運用收益受到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前后的匹配對保險公司具有很大的挑戰。
監管部門以前基本上只監管保險市場,對資金運用這塊大部分人是陌生的,缺乏資金運用監管方面的專業人士,同時在保險資金的監管和管理的問題上,還需進一步明確相應權利責任。監管不僅是保監會的責任,更重要的是監管保險公司和資產管理公司的管控能力,但目前該方面的法律法規尚不完善。
◎著名律師祁建國:險企要加強與其他金融機構合作 我們對保險資金投資運用、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的運作始終保持高度關注。我認為保險資金運用中應重點考慮的關鍵問題是:保險資金投什么以及風險管理點。現在,保險資金運用有投資不動產和股權投資兩個途徑,而投資其他領域都需要審批。
在保險資金的不動產及股權投資中,應重點加強與金融機構之間的合作,并借助其他金融機構的優勢,實現投資目的、管控投資風險。
目前,保險資金回報要求比較低的關鍵不在融資方,而在于保險資金沒有很好的產品設計、投資理念和管理水平。通過與其他金融機構的合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上述問題。
合作形式包括:第一,保險公司與銀行的合作。保險資金投資應該強調要加強與銀行的合作,不一定是投資。在銀根收緊的形勢下,很多好的項目從銀行流向信托公司、融資租賃公司,那么保險公司能不能做呢?其實在商業地產、保障房方面都是有空間的,要充分利用銀行征信系統,利用銀行的項目資源。
第二,保險公司與信托公司的合作。保險資金的運用一個很大的問題是保險資產運用的時候不能隔離,這個問題估計在幾年內都無法解決。那么《信托法》規定信托資產就是獨立的,有風險隔離制度,所以有些好的項目可以借助信托。
第三,保險公司與融資租賃公司的合作。目前保障房建設做的風生水起,政府在完成指標方面也比較著急,政府把很多土地給開發商,讓他們地做,但公租房和廉租房沒有利潤,政府拿不出錢怎么辦?如果保險公司把錢交給融資租賃公司,公租房和廉租房是有一個流動性的支持,正好適合于壽險資金的長期運作,而保險資產管理公司沒有這方面的能力,沒有退出機制。
另外,各個行業和領域有不同的特點,現在各個機構存在的一個很大問題是回不到本業上來。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