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1-05-08 13:01:51
面對越來越多的問題少年事件和目前嚴重社會倫理道德的喪失,位居廟堂之高的掌權者們有什么想法呢?
程元輝
藥家鑫上訴了,這個1989年出生,風華正茂的大三學生生死牽動全社會的關注,其實是牽動社會公眾對于政府公正執法以及社會公正和公平的關注。
實際上,公安系統對藥家鑫故意殺人前后過程調查并不如人意,在法院審判過程中也缺少具體的細節。
有社會大眾質疑,公安調查隊是否有對整個事件進行徹底調查,村民甚至反應沒有公安去調查過,中間有很多細節未定,一是故意殺人動機,一個大三學生在處理這個事件上是如此老練,撞人到故意行兇之間是否手機或者當面征求過相關人的意見?二是殺人兇器,據說這是一件稀罕的東西,三是審判細節中的關鍵人的隱去,發現第二次撞人現場的村民,還有中間出面為藥家鑫解脫的神秘大個子。
因此有人猜想調查過程中故意簡化或者隱去了過去細節,這背后肯定有一張權利的大手張羅著整個過程。事件調查的不透明,這也引起公眾的眾多猜想。
有人人肉搜索資料為,藥家鑫父母系西安北方華山機械有限公司職工,西安北方華山機電公司系中國兵器北方公司下設一軍工廠,母親系該廠物資公司庫管員,已退休,父親系總后西安軍事代表局駐該廠軍代表(政委),家住新城區20街坊(華山廠家屬院)軍代表樓。
現在“年少成名”對有些年輕人并不是怎么好說法。杭州飆車案中被稱為“富二代”大學生的胡斌超速駕駛改裝車撞死浙大畢業的譚卓,警方最初公布車速只有70碼,整個事件讓我們記住了網絡名詞“欺實碼”;河北大學校園被認為是“官二代”的李啟銘酒后駕車撞死該校大學生陳曉鳳,最后讓我們記住的是“我爸是李剛”這句網絡經典。
一舉成名的青少年們都與負面消息有關,這些青年人不是與官有關就是與錢有關,窮苦家的小孩和平民的兒子似乎沒有這么囂張的,在對事件的調查中,公布事實多引起公眾質疑。
我認為,問題少年反應的就是社會倫理道德喪失。擺脫孔夫子的束縛,沒有宗教的約束,目前人民的社會倫理道德和社會價值處于真空狀態,“拜金主義”和“官僚思潮”成為社會觀念的主要價值。
我在新一代青年人身上看不到孝順、善良、誠信、團結、樂于助人這樣的傳統價值觀念,相反看到,一些青年人會對自己父母充滿不滿,與朋友爾虞我詐,在社會上人人自保。
這與我們社會教育、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有關,社會教育中的政府權利集中缺少監督、貪污腐敗,造成社會財富利益傾斜,勞動者辛苦勞累獲利甚微,官方通過權力支配獲取額外利益。家庭教育方面也會以教育小孩進入政府有一個一官半職,目的為了自己方便謀利,因此公務員考大潮,有遠大從政理想抱負的不多,基本都是為己。學教教育并不單純,不送錢的小孩沒人罩著。
中間說一個有意思的故事,昨天打車回家,出租車司機很高興的介紹說自己的兒子去上海大眾工作,之前兒子在當海軍的,那小孩在部隊問了一圈,幾乎都是有關系進入的。由此看來,權與錢結成的裙帶關系無處不在。
在權與錢的結成的社會大網下,組成了一只看不見的社會財富輸送管道,勞動者勞累死,位居高位者獲其利。
又想起梁啟超先生《中國少年說》里的話:“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
面對越來越多的問題少年事件和目前嚴重社會倫理道德的喪失,位居廟堂之高的掌權者們有什么想法呢?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