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5-10 01:14:19
“沒有過往的歷史業績,產品設計大眾化,并無太多投資亮點,也沒有包裝噱頭,”某券商人士誠懇地向記者表示,“這樣的新基金著實難賣?!?/p>
編者按
一家沒有歷史業績的新基金公司,一個沒有經驗的基金經理,三個人的投委會中有倆研究員……這一切,都為浙商聚潮產業成長這只新基金的“錢景”增添了不確定性。
“沒有過往的歷史業績,產品設計大眾化,并無太多投資亮點,也沒有包裝噱頭,”某券商人士誠懇地向記者表示,“這樣的新基金著實難賣。”
基民說,這樣的基金不敢碰。
每經記者 李娜
事實上,隨著基金新品的快速擴容,新基金銷售本來就面臨很多困難。“左手倒右手”也成為不少銷售的生存之道。
在基金銷售渠道中,銀行是傳統的主力,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浙商基金網站上公布的代銷機構名單中發現,被視為傳統基金銷售主力行:工行、建行、中行、交行和招行都沒有出現,而被基金公司視為“銷售藍海”的中信銀行、民生銀行、光大銀行等部分中小銀行,也同樣未曾露臉。
記者在某托管行看到,理財經理并不熱心推薦浙商基金,新基金資料中也沒有擺放浙商基金介紹;而記者采訪的基民也表示,“這樣的基金不敢碰”。
銷售渠道弱勢
眾所周知,雖然近幾年基金第三方銷售有抬頭的跡象,不過銀行仍然是基金銷售的絕對主力,券商仍處弱勢,這一格局短期內難以撼動。
事實上,根據浙商基金網站披露的相關信息顯示,浙商聚潮產業成長基金此次的代銷機構有29家,其中只有6家為銀行渠道,剩余23家全部為券商,券商顯然占據了絕大多數席位。
而這6家銀行名單分別為農行、華夏銀行、浦發銀行、浙商銀行、渤海銀行和上海銀行。
值得注意的是,工行、建行、中行、交行、招行等傳統基金銷售主力行都不在名單,而被基金公司視為“銷售藍海”的中信銀行、民生銀行、光大銀行等部分中小銀行也同樣沒有露臉。
某大型基金公司的銷售負責人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這家新基金公司主要選擇券商渠道,或許出于銀行代銷渠道過于擁堵的考慮,也或許是自己的談判實力過于弱小,再或者是公司有控制規模以便有做業績的想法。”
按照新基金銷售慣例來看,其主托管行的基金銷售量,一般要占到新基金銷售規模的6至7成,好的要占到8成左右。而浙商聚潮產業成長基金的托管行選擇了農行。從過往來看,工行、建行一直是新基金銷售的主力軍,而近幾年來,憑借著強大的執行力,農行在基金的銷售實力方面分量也不輕。
統計顯示,截至本周一,仍有20只新基金擁堵在渠道。其中,托管行為工行、中行、建行、交行、招行的新基金數量分別為2只、5只、3只、3只和1只。而托管在農行的新基金數量為3只。
托管行不見基金介紹資料
為了了解實際銷售情況,《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投資者的身份來到農行成都某支行,詢問基金銷售的情況,卻發現客戶經理對該基金并不熟悉。
在得知記者有購買基金的意愿后,客戶經理十分熱情地拿起了柜臺上另外兩只新基金的宣傳材料,并表示:“這兩個都是大基金公司的,這個是我們這里賣得最好的(廣發中小板300),這個也賣得不錯(嘉實領先成長)。”
記者注意到,銀行的字幕顯示浙商聚潮產業成長在售,便問道:“浙商聚潮產業成長基金怎么樣?”在記者的追問下,該理財經理僅表示:“還不錯。”
與此同時,記者發現在眾多新基金宣傳材料中,卻并沒有該基金的宣傳材料。
“這樣的新基金著實難賣”
“產品設計大眾化,并無太多投資亮點,也沒有什么包裝噱頭,公司沒有過往的歷史業績,這樣的新基金著實難賣,何況現在基金這么多。”某券商人士誠懇地向記者表示。
作為基金傳統銷售主力的建設銀行,一位在一線從事多年基金銷售的資深理財經理告訴記者:“我沒有聽說過這只基金。”
在向記者了解了相關情況后,上述理財經理告訴記者:“這是家新基金公司,我不太熟悉。不過,像這樣的新基金公司,新基金又沒有什么特別之處,我們一般都不賣。”
“目前市場不好,又有這么多新基金要賣,老基金又要持續營銷,根本就沒有多少人來買基金。”該理財經理笑言,“現在恐怕只有王亞偉的基金不需要營銷。”
而在談到新基金公司的產品銷售時,這位理財經理更是坦言:“如果一家新基金公司能從老基金公司挖一些得力人才,還能好點兒,否則(像浙商基金這樣)根本就賣不動。”
根據浙商聚潮產業成長基金提供銷售機構的名單,《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聯系了其中一家機構成都地區相關負責人。該負責人坦言:“我們的基金銷量是比較小的,但在整個(單位內部)排名還是前幾名的。據我所知,現在全國的基金都不好賣,我們基本上都是員工自掏腰包。”
基民探訪
基民:這樣的基金不敢碰
浙商聚潮產業成長基金4月下旬正式展開募集,至今已有兩周多的時間,其募集的情況到底如何?為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前往部分銀行網點,詢問了相關情況。
在該基金托管行農業銀行的某大型銷售網點,一位理財經理向記者表示,現在新基金的數量實在太多了,“根本就賣不動,投資者根本就不買賬”。而記者在網點采訪時也發現,前來咨詢基金的投資者簡直少得可憐,大部分時候銀行柜臺都處在無人問津的狀態。
等待多時后,記者遇見了一位前來咨詢基金的投資者張女士。她告訴記者:“我買基金就看基金公司和基金經理。這種新基金公司的首只產品,又沒有過往的業績可以參考,我又不了解基金公司的情況,這樣的基金不敢碰。”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