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5-11 01:21:51
4月28日,通信設備業“二號人物”華為在德國、法國和匈牙利對同為中國廠商的中興提起有關商標權和專利權的法律訴訟;次日,中興在國內反訴華為專利侵權,同時以申請專利無效和撤銷商標的方式應對華為提起的訴訟。
在提起對中興的訴訟以前,華為剛剛與摩托羅拉 (相關網絡設備業務已并入諾西)達成有關專利訴訟的和解;在被華為起訴的同時,中興正在應付來自愛立信的專利訴訟。
核心專利就是通信業的話語權。華為此次對中興發起訴訟,是趁愛立信之火“打劫”,報“跟隨策略”之仇,還是為攻克北美市場難關增加印象分?
專利交叉談判籌碼財報顯示,2010年華為和中興的營收分別為1852億元和702.64億元人民幣,分列全球第二和第五。相比頭號巨頭愛立信的業績倒退和諾基亞西門子、阿爾卡特朗訊的業績微增,華為的優勢開始逐漸增厚。
“華為想發出的,是‘我是主流,我的風范不輸老牌歐美廠商’這樣的聲音。”一位運營商地方公司高層這樣看華為起訴中興的目的。
4月27日,華為公司CMO余承東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談及當前通信設備商之間的專利交叉談判:“(廠商擁有)專利的絕對數量沒有意義,別的廠商繞不開的有效專利有多少,才是可以拿在談判桌上一較高下的籌碼。沒有籌碼的時候,該付多少錢,我們老老實實付,同時加大研發投入,增加籌碼。”
余承東介紹,2010年華為共支付專利許可費2.21億美元,研發投入資金達165.56億元人民幣(約合25億美元)。“用了別人的專利就要交錢,我們都已經連續交了10年了,可以說華為是(通信設備業)唯一一家與國外競爭對手簽訂了交叉許可協議的中國公司。”
據中興通訊知識產權總監王海波介紹,中興2010年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獲得的PCT專利申請高達1863項,位居全球所有企業第二位、通信行業第一位。中興通訊方面在給《每日經濟新聞》的郵件中稱,已和多家公司簽署交叉專利協議,涉及許可和被許可,但出于保密協議約束,不便于透露具體的公司名稱。在被許可的支出方面,去年中興的專利許可費用為1.1億美元。
“中華兄弟”對簿公堂4月28日,華為突然宣布起訴中興商標和專利侵權,指控后者“侵犯了”華為數據卡旋轉頭專利和LTE專利,并“非法”在數據卡產品上使用華為注冊RoHS商標。
華為在發給媒體的聲明中稱,此前“曾多次積極邀請中興進行專利交叉許可談判,但是努力卻沒有獲得成功,華為也沒有得到中興實質性的回應或停止侵權的承諾。”此外,華為還稱在發現中興數據卡產品非法使用華為注冊商標后已發送了停止侵權承諾函,但中興并未終止侵權行為。
“為了保護本公司的合法權益,華為不得不采取法律手段,請求法院禁止中興繼續侵犯華為的專利權及商標權。”華為首席法務官宋柳平在聲明中表示:“知識產權是華為最寶貴的資產之一。出于對我們的客戶和股東負責任的態度,不論侵權行為發生在全球哪個地區或哪種法律體系之下,我們都將會竭盡全力地保護這些資產,并全力保證所有公司對華為知識產權的使用都在合法的協議框架之內進行。”
4月29日,中興發布聲明稱,已在國內針對華為侵犯中興LTE若干重要專利遞交了訴狀。在聲明中,中興表示:“我們從來都認為專利競爭不應該成為企業競爭的主要手段。中興通訊尊重別人的知識產權,但是絕不放棄對自己知識產權的保護。我們深知,市場上充滿了各種擠壓式競爭,我們尊重同行和任何對手,但是不會畏懼任何來自背面的尋釁,惟有反擊迎戰。”
同時,中興還向歐共體內部市場商標一體化管理局(OHIM)提起華為RoHS商標撤銷程序、在法國就華為數據卡旋轉頭專利向法國法院提起無效訴訟,在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SIPO)提起同族專利(在多國申請的基于同一技術內容的專利)無效程序。
中興在起訴材料中稱,2008年底,中興根據歐洲運營商提供樣品定制數據卡,該標志經檢索后當時未有相關商標注冊。2009年7月,華為向中興提出版權主張,經中興評估,由于該標志不能確認是否為版權法保護,也不能確認是否為運營商所有,為避免可能帶來的各種騷擾,中興當即啟用了自己的標志。華為后期據此進行商標注冊,2009年11月4日,華為才向歐盟提起相關商標申請。
另外,中興認為,華為旋轉頭數據卡專利不符合專利權授權條件,中興申請此專利早于華為約一年。中興在起訴材料中稱,該實用新型專利的申請日為:2007年8月9日,并于2008年9月10日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的授權。華為公司于2008年2月才在國內申請一項相同專利,并于2010年在法國申請類似的相關同族專利。
中興由此認為,其比華為更早申請數據卡旋轉頭專利,且專利覆蓋面更廣,因此中興已在中國和法國提起華為相關專利無效,并就華為旋轉頭數據卡專利提起反侵權訴訟。
一位不愿具名的中國知識產權局工作人員表示,中興與華為的專利有本質區別。中興申請的是實用新型外觀專利,知識產權局不會進行實質性審查就會授權。華為申請的是發明專利,在授權前要經過對創造性、新穎性和實用性的嚴格審查。
談判幾度分合中興方面透露,去年11月華為曾向中興方面發函,稱希望能夠對專利互換進行談判,直到今年3月,雙方已經談過3輪,盡管沒有完全達成一致,但是雙方談判還在友好的氛圍中進行,最后一輪會談中,雙方還約定5月10日作為下一次會談的時間。
此次華為的突然發難,“正巧”是在中興應對愛立信專利訴訟的當口。
4月1日,愛立信宣布在英國、意大利和德國提起對中興,有關GSM和WCDMA技術的專利訴訟。隨后,中興積極在歐洲應訴,并且在中國提出了對愛立信的專利侵權反訴。
華為此時以 “并不涉及核心競爭力的老專利”和“歐盟通用標識”提起訴訟,目的何在?
中興一直以來在歐洲市場對華為的跟隨策略,是最先被業界分析出的原因。
以此次訴訟涉及的數據卡終端市場為例。據介紹,華為2006年推出全球第一款USB數據卡,打開了歐洲數據卡市場。2007年,中興迅速以更加低價的產品跟進,并取得了相當的市場分額。2010年第二季度,中興數據卡的最低報價已由2007年的150歐元左右降低至僅17歐元,已經低于成本。
中國兩廠商在歐洲數據卡市場的 “雙寡頭”地位,使得歐洲傳統數據卡廠商OPTION、SIERRA、NOVATEL等大受影響。OPTION公司在去年第三季度發起申訴后,歐盟提出了針對中國數據卡廠商的 “三反(反傾銷、反保障措施和反補貼調查)”調查。
“華為覺得中興侵犯了自己的知識產權,并以此分得了屬于自己的一杯羹,還因為低價引起了調查,使自己受到牽連,因此起訴。”一位外資設備商人士分析認為,“在很多區域市場和產品層面,華為和中興的矛盾都是這樣形成的。”
意在歐洲、美國市場?對此,Gartner電信運營商首席分析師田穎表示,“在大多數海外市場,華為做得早一些,中興大多采取跟隨戰略”。2006年,華為進入荷蘭皇家電信KPN,2007年進入知名運營商沃達豐,此后歐洲之路打開缺口,華為成為歐洲的主流設備商。2009年,中興先與Telenor在匈牙利簽署了HSPA+/LTE數千個基站合同,突破歐洲市場,進而又與KPN在德國簽署了數千個WCDMA合同,華為此次起訴的國家恰好包括匈牙利、德國。
除了華為意在阻止中興在歐洲市場進一步擴張這一觀點,“樹立尊重知識產權之主流形象,為突破北美難關埋下伏筆”,也是業界對華為目的的一種猜測。
易觀國際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于揚在其微博中表示,“不要被表象所蒙蔽,華為舞劍,意在美國”。在此次訴訟以前,中興和華為在美國市場接連受挫。美國議員警告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主席稱,如果美國運營商和中興或華為締約,“將威脅到我們的國家安全”。
于揚認為,華為此次訴訟可以透出兩個信號:其一,中國通信設備企業并非政府主導下的“鐵板一塊”;其二,華為等企業越來越強調對知識產權和專利的尊重和保護,并依法行事。于揚指出,這兩點正好可以博取美國監管層的好感。
同時,訴訟中興,還可以使“中華兄弟”劃清界限。“低價低質、技術跟隨、政府支持”,是華為和中興前一階段的業界形象,而華為希望借由訴訟,擺脫這些負面包袱。余承東曾表示,“我們現在的價格并不低了,質量更不低。”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