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5-15 08:33:42
真實換手率正在不斷刷新歷史新低,而能否判斷底部將近卻異常困難。地量中是否出現了地價?情況或難如此樂觀!限售股決意出逃,但極低的量能讓其無路可逃。
每經記者 趙笛
當滬指的5日線死叉10日線后,量能陡然下降。
早先,《每日經濟新聞》曾提出“真實換手率”的概念,以此判斷假如缺乏量能的配合,站上3000點只會是曇花一現。最終,這一判斷得以應驗,3000點漸行漸遠。
如今,真實換手率正在不斷刷新歷史新低,而能否判斷底部將近卻異常困難。地量中是否出現了地價?情況或難如此樂觀!限售股決意出逃,但極低的量能讓其無路可逃。量能萎縮難撐交投活躍,超跌反彈的實現猶如鏡中花水中月。
矛:按理說,地量見地價,目前A股無論是主板、中小板還是創業板,量能都呈現出大幅萎縮之勢。以流通市值高達6608.74億元的中國銀行為例,5月13日的成交額為7112.74萬元,換手率僅0.01%;而中國石油的換手率甚至還不足0.01%。
經過測算,2011年3月份滬指日均成交額為1624億元,流通市值為153516億元,真實換手率為1.06%;2011年4月滬指日均成交額為1451.4億元,流通市值為154465.75億元,真實換手率為0.94%。如此低的成交水平,似乎描繪出一幅抄底的大好藍圖。
盾:然而,盡管真實換手率正在不斷刷新歷史新低,而能否判斷底部將近卻異常困難。
由于限售股決意出逃,但極低的量能讓其無路可逃。而假如限售股一直無法砸出底部,量能萎縮難撐交投活躍,超跌反彈的實現便猶如鏡中花水中月。此外,如果要形成中級反彈,需要產業資本積極增持,遺憾的是目前產業資本增持力度很弱。更重要的是,如果要形成階段性大底,政策利好不容缺失。然而在通脹壓力依舊很大的情況下,政策利好猶如浮云。
/表現/
量能萎縮 主、小、創均不給力
現在的A股市場并不是風格大小的問題,而是滿盤皆弱的窘態。無論是主板,中小板,還是創業板,量能都呈現出大幅萎縮之勢。
主板:權重股陷歷史地量
3月底4月初,以銀行股為首的權重股出現了一波上漲,雖然股價天天拉紅,但漲幅并不大。究其原因,實乃量能不濟。
統計顯示,以工商銀行(601398,收盤價4.58元)為例,在3月21日~4月15上漲的18個交易日里,工商銀行上漲10.33%,日均成交額為3.41億元,日均換手不到0.03%。
顯而易見,雖然中小市值股票的下跌為風格轉換提供了前提,但缺少量能的配合,權重股引領的二八行情只是曇花一現,終歸平靜。
進入5月份以來,權重股的量能水平進一步萎縮。截至5月13日,5月份上證指數日均成交額為1064億元,竟然只有去年10月18日的1/3。
從個股方面看,如果以1億元作為活躍度的衡量標準,5月13日,上證可交易的843家A股中,成交額低于1億元的股票有550家,占比65%強。這其中竟然不乏總市值高達數千億元的權重股。如中國銀行,流通市值高達6608.74億元,但5月13日的成交額為7112.74萬元,換手率僅0.01%;中國石油5月13日的成交額為1.64億元,換手率還不足0.01%。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目前,權重股的換手率水平已經陷入了歷史地量階段。
中小板:僅百只股票活躍
從去年11月開始,中小板股票就步入弱勢。今年3月份之后,結束橫盤的中小板指數跌勢加劇,量能也逐級走低。
5月份以來,中小板的量能再下一個臺階。截至5月13日,5月份中小板指數的日均成交額為213.5億元。表面來看,當前的量能水平似乎比1月底2月初的“挖坑”處量能稍高,但實際上,1月18日~2月9日的日均成交額為228.7億元。由此可見,雖然指數沒有創新低,但市場的人氣已經極度渙散。從個股上看,若以5000萬元的成交額來衡量中小板個股的活躍度,5月13日,中小板可交易的556只股票中,僅有109只股票的成交額超過了5000萬元,占比不到20%。
相反,成交額低于1000萬元的股票竟高達約150家,其中,藍帆股份5月13日的成交額僅有152.1萬元;雙箭股份、順榮股份、中聯電氣的成交額均不足300萬元。
創業板:半數個股上演“心電圖”
值得注意的是,和主板、中小板不同,創業板的量能水平有所降低,但卻并沒有見底。5月份以來的日均成交金額為37.07億元,這一量能水平較今年1月份的32.466億元要高。這種量價背離的形態,讓市場看不到創業板的整體性機會。
從個股上看,若以3000萬元的成交額來衡量創業板個股的活躍度,5月13日,創業板可交易的206只股票中,僅有53只股票的成交額超過了3000萬元,占比約26%。
目前,多數創業板個股的分時圖猶如心電圖,且是跳動極為緩慢的心電圖。比如海默科技(300084,收盤價31.60元),常常10分鐘沒有成交,全天的撮合成交僅有78筆。
究其原因,這類個股上市首日破發,隨后股價持續下跌,無論是一級市場還是二級市場的投資者,均沒有賺到錢。如此怨氣橫生的套牢盤,自然嚴重打擊了市場參與的意愿。
/原因/
縮量根源在于市場人氣大傷
為何A股量能出現極度萎縮?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通脹壓力、大宗商品的暴跌近期形成內外利空夾擊之勢。而從A股自身來看,產業資本和高管不遺余力的減持、新股毫無章法的擴容,對二級市場持續抽血,造成人氣大傷。
基本面內外交困
2011年5月12日晚間,央行再次宣布上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達到21%。
存準率年內第五次上調,矛頭自然是直指通脹壓力。國泰君安分析師陳嵐指出,盡管隨著經濟回落,PPI和核心CPI環比漲幅已經放緩,但預計物價同比回落要等到年中之后,因此,再次上調存準率將進一步收緊總量流動性閥門。
陳嵐認為,準備金率超預期上調將進一步凍結銀行體系的資金,從而抑制銀行體系的貨幣派生能力,使得目前已然下滑的經濟雪上加霜。從4月份工業和經濟數據來看,預計經濟下滑的程度或將超出預期,不排除經濟硬著陸的可能。
除了國內的不利因素,國際市場也難言樂觀。隨著美國QE2行將結束、基地組織領導人本·拉丹意外被斃,國際市場的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下跌。紐約原油價格在短短的5個交易日內從114元上方跌至最低約88元,跌幅高達23%;此外,銅、白銀等商品價格也出現大幅跳水。
廣發證券分析師張海波認為,目前新興國家都處于加息的緊縮過程中,經濟增長存在放緩擔憂,流動性催生的泡沫將會得以釋放,油價將會回歸到由真實供求狀況決定的狀態,國際金屬價格由于美元反彈,價格承壓,如果大宗商品價格繼續調整,對化工和有色影響略偏負面。
限售股逃離
雖然股指不給力,但限售股解禁的步伐仍沒有停歇。
4月28日,中瑞思創(300078,收盤價21.73元)限售股解禁,當日股價近乎跌停。雖然股價已經遭遇重創,但并沒有削弱限售股出逃的決心。公司5月11日的公告顯示,中瑞思創董事、副總經理、持股5%以上的股東俞國驊,通過大宗交易平臺減持180萬股,占總股本1.075%。
5月7日、12日,曾經的高鐵概念牛股、僅今年1月份就出現股價翻倍的晉億實業 (601002,收盤價18.11元)發布減持公告。自2008年1月28日限售股解禁至2011年5月4日,第二大股東丁建中已通過二級市場累計出售公司股份4159.99萬股,占公司股份總數的5.63%。5月10日,丁建中又在大宗交易平臺減持550萬股,占總股本的0.74%。
上述的減持行為只是當前弱市的冰山一角。興業證券數據顯示,在主、小、創三板產業資本增持數量一直低位徘徊的情況下,減持金額卻異常兇猛。1~4月份,滬深主板的凈減持額分別為26.37億元、19.73億元、51.46億元和34.64億元;中小板為7.87億元、8.16億元、18.67億元和2.08億元;創業板為4.43億元、3.44億元、14.38億元和2.6億元。
顯然,限售股瘋狂減持對市場人氣構成嚴重打擊。無論是機構,還是個人投資者,誰也不愿去做產業資本減持的接盤者。這就導致主、小、創三板量能集體且持續地萎縮。
新股擴容抽血
新股的市場化發行雖然解決了“炒新”等問題,但也加重了一級市場向二級市場的抽血。
據Wind數據,2010年A股共發行349家新股,較2009年的111家增加了214%;募集資金總額4921.305億元,較2009年增加了143%。
正由于新股蜂擁發行,致使當前指數不到2900點,但總市值已高達27.46萬億元(截至4月份),歷史排名第八;流通市值達到20.75萬億元,歷史排名第二。由此可見,一級市場對二級市場的抽血效應十分明顯。
值得注意的是,屢屢“破發”、上市后便低開低走的新股,也在二級市場對資金進行抽血。Wind數據統計顯示,在今年上市的124只股票中,上市首日收盤破發的有49家。截至5月12日,上市以來漲跌幅為負值的股票有82家,占比66%。
顯然,次新股大面積暴跌使得“炒新”資金損失不小。無論是在虧損后“割肉”,還是在暴跌中“死扛”,資金的損失加重了量能的萎縮。
/展望/
縮量后市 矛盾前行
目前的縮量是一時偶然,還是將持續很長時間呢?從目前情況看,A股的地量正在形成,但并沒有予以確認。由于短、中、長期扭轉之勢尚未形成,A股市場能否迎來超跌反彈可謂矛盾重重。
再看“真實換手率”
在2011年3月13日的《每日經濟新聞·證券周刊》中,《3000點震蕩之惑》一文曾提出一個概念——真實換手率。
由于限售股解禁、新股上市等原因,A股的流通市值大幅增加,A股市場的資金遭遇 “通脹”,經測算,購買力下降了七成。在此背景下,為了衡量當前市場的活躍程度,《每日經濟新聞》引入了一個公式,即“真實換手率=區間日均成交額/區間流通市值*100%”。
《每日經濟新聞》早在3月份就測算指出,歷史上滬指突破3000點的4個月份 (2007年3月、2009年7月、2009年11月、2010年11月),真實換手率分別為3.78%、2.42%、1.8%、1.5%,真實換手率的逐級下降,正好反映了滬指在3000點上待的時間由長漸短。
經過測算,2011年3月份滬指日均成交額為1624億元,流通市值為153516億元 (Wind數據,下同),真實換手率為1.06%;2011年4月滬指日均成交額為1451.4億元,流通市值為154465.75億元,真實換手率為0.94%。
顯然,若以1.5%的真實換手率作為最低指標,對應在3000點上方的時間不過僅僅兩個星期,最高漲幅不到6%。而2011年3月、4月的真實換手率連這個標準都達不到,滬指突破3000點的曇花一現就在情理之中了。
地量正在形成
既然真實換手率可以解釋3000點為何難以有效突破,那么,它也能夠揭示當前點位在歷史行情中的地位嗎?5月3日~5月18日,8個交易日中滬指的日均成交額為1065億元。若仍以4月底的流通市值計算,目前真實換手率只有0.69%。根據歷史情況測算,0.69%的真實換手率是998點以來的歷史最低量。這一換手率竟然比2008年10月的0.99%還要低。而在998點之前,與之較為接近的是2005年5月的0.85%。在該真實換手率形成后不久,2005年6月6日股市見底998點。
那么,如此之低的真實換手率是否預示著股市即將見底呢?
記者發現,“地量見地價”的衡量指標有兩個:一是該地方的量能絕對值低——目前已經滿足;二是日后的量能比現在明顯要高,這反映了地量的相對值——顯然這一點尚無法判定。
在2005年6月見底998點時,正是后續量能的大幅放大揭示了底部。在當年6月6日滬市成交額僅有53.67億元的情況下,6月8日、9日的成交額放大至200億元;在2005年5月的真實換手率只有0.85%的情況下,2005年6月、7月、8月的真實換手率已經達到了1.3%、1.04%、1.9%。
限售股難賣 量能如何放大
那么,后續的量能會不會放大呢?結合歷史經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底部量能放大往往有3個背景因素,從而形成超跌反彈、中級反彈和階段性大底這種短、中、長期行情拐點的出現。
第一種情況,如果目前的股指要形成超跌反彈,限售股就必須砸出底部,推升量能。
然而現實的情況是,雖然在持續下跌后仍有限售股減持 (如晉億實業、三泰電子等),但量能同樣是持續萎縮;而像海普瑞(002399,收盤價35.38元),高盛的持股成本為負值,減持壓力極大。近期該股的放量是在限售股解禁前涌出的恐慌盤,高盛持股解禁后卻相反出現縮量,這自然難以支持起超跌反彈。
第二種情況,如果要形成中級反彈,可以用產業資本的增持來予以判斷。
2010年12月5日《每日經濟新聞·證券周刊》中《看增減持風向抄底逃頂 尋避稅思路下的新機會》一文曾提出一個思路,可以通過計算產業資本的增持量來判斷底部。比如,2008年的增持波峰在9月份,達到30.4億元,此后便逐漸減少。2008年10月份指數就見底了。由此判斷,當產業資本的增持金額突然出現猛增,隨后便逐漸回落時,其增持猛增的次月,股市見底的幾率很大。股市有句流行語——“量在價先”,確認了增持的波峰,股市也就見底了。
遺憾的是,目前產業資本增持力度很弱。今年1~4月份,產業資本的增持分別為4.77億元、1.19億元、3.96億元和3.65億元,并沒有明顯的放量。相反的是,4個月份的減持金額分別是43.44億元、32.52億元、88.48億元和42.97億元,3月份的減持放量,造成了隨后一個月股指見頂。
第三種情況,如果要形成階段性大底,政策利好不容缺失。
在上周的《每日經濟新聞·證券周刊》中,曾分析了歷年來5月份的走勢情況。其中,1996年、1999年和2005年的歷史大底都伴隨著政策性利好,如首次降息、政策力挺“5·19”行情、股改和人民幣升值等。
無奈的是,目前的政策并沒有松動或者利好因素釋放出來。2011年5月12日晚間,央行再次宣布上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在通脹壓力依舊很大的情況下,政策利好猶如浮云。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