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5-17 02:15:47
控制房地產企業在股票市場的融資,是房地產調控的重要政策手段。在2006年和2007年,股市與樓市形成了相互促進的循環:每當一家房地產企業增加土地儲備則股價大漲。于是,房地產類上市公司紛紛從股市里融資,然后高價到市場拿地,導致土地價格不斷上漲。結果是股價漲,地價也跟著漲。在2007年,幾乎所有的“地王”都是由上市公司“制造”的。因此,筆者曾在2007年第三季度向有關方面建議要對房地產類上市公司的融資和再融資進行控制。
該建議在2010年的房地產調控中得到很好的體現。2010年4月,國務院 《關于堅決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的通知》中明確提出,對存在土地閑置及炒地行為的房地產開發企業,商業銀行不得發放新開發項目貸款,證監部門暫停批準其上市、再融資和重大資產重組。之后,房地產企業的首發融資或再融資基本上被暫停。
從政策實施效果看,2010年4月份之后,股價與地價之間比翼雙飛的現象基本上消失了。這說明通過控制房地產類上市公司在資本市場的融資的確可以減緩土地市場價格上漲的壓力,從而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起到積極的作用。
但最近兩則消息讓筆者大跌眼鏡:一是新華聯置地借殼S*ST圣方獲得中國證監會的批準;其二是5月12日S*ST蘭光發布公告稱,銀億地產借殼S*ST蘭光上市通過證監會批準。即兩家房地產公司借殼先后得到批準。
這是房地產調控處在膠著狀態下,股市向樓市釋放不尋常的信號,市場紛紛猜測房地產公司的借殼重組是否開始放行?樓市調控政策是否出現松動?受此影響,股市二級市場里房地產股票出現明顯異動,廣宇發展和信達地產出現久違的漲停板。
毫無疑問,這兩個借殼重組的案例直接挑戰了房地產調控的底線。
更讓人疑惑的是,上述兩家被借殼的公司都已經退市。為了挽救一家退市的公司,監管部門居然置宏觀調控政策于不顧,筆者實在想不出有什么合適的理由。
借殼重組就像一顆毒瘤一樣在腐蝕著我國的股票市場。當一家垃圾公司可以立即變換成為一個好公司時,股價必然一飛沖天。從表面上看,在這個過程里幾乎所有的參與者都是贏家,但市場的定價基準因此被扭曲,股價不再是公司盈利能力的反映,好的公司與差的公司在股價上甚至是倒掛的,股票市場配置資源的功能因此被削弱,投資者被投機者逐出市場。
借殼重組所帶來的惡果不僅如此,更嚴重的是滋生了大量的內幕交易及其他違法犯罪行為。
監管部門并非不清楚借殼重組行為的積弊,不少人也曾大聲疾呼要嚴格股票市場的退市制度,但卻不時出現“死而復生”的案例,而時下S*ST蘭光的復活還挑戰宏觀調控的政策底線,有如此大的勇氣與魄力,真讓人欽佩。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