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房產

每經網首頁 > 房產 > 正文

劉滿平:不能以“滯脹”為由放松房地產調控

2011-05-22 06:54:35

劉滿平

    4月份宏觀經濟數據陸續出爐,有兩個趨勢值得關注:一是前期緊縮政策效果顯現,經濟增速回調的跡象;二是CPI和PPI同比增速雖雙雙回落,但通脹壓力依然高企。至于未來的發展趨勢,宏觀經濟將“硬著陸”、陷入滯脹還是開啟新周期的辯論,市場觀點不一。

    有專家認為,當前中國經濟高通脹、高庫存、經濟減速并存,貨幣政策繼續緊縮的余地越來越小,若高庫存遇到高利率,緊縮遇到企業周轉困境,處理不好,不僅企業受不了,經濟很可能失控。當前房地產市場已經面臨價格下降的拐點。因此,在經濟增速呈現拐點的時候,抗通脹已經到了貨幣政策慎用的階段,打壓房價的舉措也要“柔一點”,避免暴跌引發滯脹。對此觀點,筆者不甚贊同。

    第一,未來我國經濟不會“硬著陸”,不會停止增長,不具備“滯”的基礎,所以,當前不必擔心經濟增速持續下滑的風險。前期我國經濟增速回調,不是由于經濟增長內生動力缺乏所致,而是經濟結構轉型和政府政策主動調整所致。過去30年,我國在全球的經濟地位由排名第十一位提高到現在的第二位,長期和高速的經濟增長方式在其他國家很少見到。但是,這種以出口、投資為主的經濟增長方式,已不適應生產力的發展,需要進行調整。此外,雖然GDP增速自2010年第二季度起連續4個季度在下降,但今年一季度增速仍然達到9.7%,與經濟過熱時超高速增長相比,目前只是呈現一個小周期下降,表明經濟從過熱趨于正常,不是“硬著陸”。

    第二,未來一段時間價格上行壓力仍然較大,但總體上價格漲幅可控,不能以“高通脹”稱之。雖然2011年內我國價格上行壓力依然較大,但我國充裕的糧食庫存、工業品領域普遍存在的產能過剩、居民收入增長速度相對較慢、邊際消費傾向弱化、社保機制不健全以及政府對通脹的高度重視將促使全年物價漲幅在可控范圍之內,初步預計年上半年CPI同比上漲約5.0%~5.2%,全年CPI同比上漲4.5%左右。而這個通脹水平,從橫向比較,在新興市場國家中,越南、印度、巴基斯坦、俄羅斯分別為13.9%、9.3%、12.91%、9.5%。縱向比較,1991年~2000年,年均通脹率為7.2%,最高通脹率為1994年的24.1%;2001年~2010年,年均通脹率只有2.8%,最高通脹率為2008年的5.9%。因此,無論橫向看還是縱向看,目前的通脹水平仍屬于“溫和通脹”階段。

    第三,目前房地產市場處于“量縮價滯”相持狀態,房價調控仍然面臨較大壓力。5月18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在4月份,70個大中城市新建住宅價格環比下降的城市有9個,持平的城市有5個,即4月份有56個城市新建住宅價格呈現上漲態勢;而在3月份,只有49個城市新建住宅價格呈現上漲態勢。這份數據在釋放調控取得了一些積極信號的同時,也呈現出部分一線城市房價反彈、三四線城市房價依然上漲較快等現象,這表明調控依然不能松動。

    第四,即使經濟增長  “硬著陸”,需要采取措施拉動,也不能重犯過去的錯誤,如果仍舊將房地產當作經濟增長的支柱,放松調控,重新制造的泡沫的危害性比任何時候都大。早在2004年,社科院金融專家易憲容就提出“警惕房地產要挾中國經濟的觀點”,認為房地產業快速發展,房價增長過快會帶來一系列矛盾,如抑制居民其他消費,影響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加劇不同階層居民收入分配不公平,影響社會穩定等。遺憾的是,政府特別是地方政府并沒有引起重視,在“唯GDP”政績觀的指導下,房地產被當成國民經濟事實上的支柱產業發展。以至于中央對房地產的調控變成空調,房價越調越高,積累的泡沫越來越大。

    2009年末,由于房價再度失控,迫使中央政府不得不采取更嚴厲的調控政策。在這些調控政策影響下,目前房地產市場確實出現了一些積極的變化,但并未達到政府和老百姓共同期望的結果。因此,我們應堅持樓市調控不動搖,同時加強住房制度建設,切實加快保障房建設。如果制度改革不能跟上,不能從體制機制上改變目前房地產市場的運行模式,一旦限購令等調控政策放松,房價很可能重現全球金融危機之后的報復性反彈。

    此外,有專家認為近期房地產市場數據表明,中國住宅最大的需求已經不是投資性需求,更不是投機需求,而是改善性需求和剛性需求。對此,筆者也不認同。因為從理論上講,只要人口總規模增長相對穩定,每年的住房改善性需求和剛性需求增長也是相對穩定的。如果沒有投機需求在里面興風作浪,房價不可能每年上漲幅度都這么快,而且波動那么大。更何況,近年來我國已經大力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十一五”期間,全國1140萬戶城鎮低收入家庭和360萬戶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問題得到解決。“十二五”期間,我國將新建各類保障性住房3600萬套,以每套住4個人計算,將能解決1.44億人的住房問題。如果沒有投機需求,在如此大規模的保障性住房建設面前,房價能出現大幅度上漲嗎?最近,各地保障房市場“騙購”現象不斷出現,說明即使是監管相對較嚴的保障房市場都有投機行為出現,更何況商品房市場的投機行為。

    因此,筆者認為,目前應堅持樓市調控不動搖,前車之鑒,不能以經濟增速下滑可能出現  “滯脹”為借口而放松房地產調控。

(作者系中國經濟學會理事,宏觀經濟評論員)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廣州:020-89660257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