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5-25 01:47:22
從2009年的16.46億噸,到2010年的18.68億噸,水泥產能嚴重過剩的局面仍在持續。
5月18日至21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跟隨有關部委組織的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研組,實地了解到水泥行業面臨的形勢不容樂觀。
多位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華東水泥市場已經過剩了20%~30%,而在西南這一數據高達50%~60%。
對此,有業內人士稱,未來中國的水泥企業應由目前的4000家縮減至300家,繼續淘汰落后產能才能走出當下困局。
新增產能集中釋放公開資料顯示,自2007年新型干法水泥的投資熱潮后,水泥產能持續數年狂飆,且主要集中在東部地區。
21日下午,南方水泥有限公司總裁肖家祥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水泥行業的產能過剩還將持續,目前供給嚴重過剩,個別地區新增產能仍在擴大。盡管未來5~10年是水泥發展機遇期,但面臨需求增長接近拐點等諸多挑戰。
盡管2010年下半年華東市場一度出現需求旺盛跡象,但肖家祥認為這只是政府節能減排工作階段性地改變了行業的供求關系,但產能過剩、供大于求將是未來很長時期內華東市場的現實情況。
事實上,一方面水泥市場需求趨于飽和,但另一方面新的生產線持續上馬。中國水泥協會的統計表明,僅在2010年全國就新增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203條。
另有數據表明,2009年至2010年全國共有近4000億元水泥固定資產投資,兩年內共新增360余條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中國水泥協會會長雷前治在去年底舉辦的長三角地區水泥市場高峰研討會上說,這些新增的產能將在2011年集中釋放,水泥行業面臨不小挑戰。
中國聯合水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崔星太表示,目前水泥企業平均規模偏小、市場秩序混亂、整體效益不高,因此必須加大重組力度。
材料上漲價位低迷除淘汰落后產能的“利劍”外,水泥企業如今還面臨著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的窘境。
肖家祥指出,現在煤、電、運、資源價格的上漲和短缺對水泥企業造成的影響日益嚴重。以煤炭為例,目前供應給各家水泥公司的煤炭主要來自山西、山東等地,每噸售價約900元,而在去年同期,每噸煤炭的價格只有700多元。
在水泥行業中,煤電是水泥生產的主要原料成本,占到總成本的55%左右。
另外根據肖家祥的介紹,目前石灰石有關稅費大幅上升,石膏、礦渣等原材料價格也大幅上漲,企業的利潤空間趨窄。
而更讓水泥企業憂心的,是水泥價格持續低位運行。據了解,目前我國水泥價格沒有與國際接軌。
根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掌握的統計數據,印度2010年的水泥平均噸價為109美元,印度尼西亞為115美元,而中國的水泥均價約為38美元。
肖家祥指出,當前的鋼鐵/水泥價格比從10年前的三分之一擴大至近年的十分之一。
作為“兩高一資”的企業,過低的價格導致水泥業對于能源的消耗加大,與此伴生的是產品質量的下降,最終影響了產品品質。
如何讓水泥業“困頓”的市場回歸良性?肖家祥表示,通過聯合重組的方式,可以提高產業的集中度,能夠進一步淘汰掉落后產能,優化產業結構。
此前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處長劉明說,“十二五”期間將繼續推動水泥企業聯合重組,加快結構調整,通過重組形成若干個全國性的產能過億噸的大型水泥集團,采取東部控制產能、中部適度發展、西部根據建設項目的差別政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