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5-29 09:11:10
對于準備金率提高,外界早就有預測。因為從4月份數據看,有兩個方面需要提高準備金率:
一是抗通脹的需要。4月份CPI同比增速雖然比3月份回落0.1個百分點,但卻超出市場原先的預期,顯示通脹壓力依然存在。從監測數據看,4月初以來,食用農產品價格、蔬菜價格一路下跌,但反映在食品價格指數上,下降幅度卻相當有限。統計數據顯示,4月份食品價格同比僅下降0.4個百分點,而非食品價格卻繼續上漲0.4%。由于經過權重調整后非食品價格在CPI中占的權重增大,所以我國目前的整體物價水平仍然在高位運行。最令人擔憂的是,生產者價格指數中的消費品分項價格指數漲幅有所加快,從3月的4.4%升至4月的4.6%,顯示通脹壓力從工業品向下游消費品傳導有所增強。在8大類商品中,除權重較大的食品和居住類價格漲幅較大外,其他6類商品都有程度不同的上漲,漲價范圍擴大,其中,煙酒、衣著、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交通和通信類價格同比漲幅比3月份都有所擴大。8大類商品出現普漲的局面在通脹較為嚴重的2007年、2008年沒有出現過,但今年在國家不斷出臺抗通脹措施,對價格進行干預的情況下出現了,說明我國抗通脹具有長期性和艱巨性。
二是收緊市場流動性的需要。4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7396億元,同比僅僅少增208億元,新增信貸規模均超過2月份和3月份的,說明在一季度放貸沖動得到初步遏制后,進入4月份金融機構放貸沖動又有所抬頭。另外,4月份我國貿易順差114.3億美元,遠遠超過市場預期。順差的增加無疑將帶來央行外匯占款的增加,進而加大央行基礎貨幣的投放數量。此外,4、5月份公開市場到期資金量均超過5000億元,隨著資金量的到期,必將為市場流動性過剩局面推波助瀾。
理論上,減少流動性進而防止通脹和抑制經濟過熱,提準和加息都能達到。但央行此次為何只提準,而外界早先預測的加息卻落空呢?筆者認為,提準作為數量型工具,主要針對的是貨幣供給方——商業銀行,是一種較為直接的控制貨幣供給的方法;而后者則主要作用于貨幣需求方——企業財務和居民資產配置,通過提高信貸資金成本的方法,減少市場對貨幣信貸的需求。
兩種方法相比較,提準不僅操作起來方便,對沖成本相對低廉,而且對宏觀經濟的影響程度要比加息小,這一點在目前尤其重要。因為4月份我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4%,回落1.4個百分點;國家統計局5月27日發布的最新數據則顯示,今年1月至4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14869億元,同比增長29.7%,增速比一季度回落2.3個百分點。環比增長率顯著下降,顯示工業生產的增長勢頭明顯減弱,經濟增長放緩的跡象進一步顯現。
而從經濟運行先行指標看,PMI為52.9,不僅低于有該數據以來的4月均值,還改變了往年4月份PMI出現回升的趨勢。分項數據中,4月份新訂單指數、工業生產指數、新出口訂單指數、購進價格指數和進口指數全部轉為下降。特別是需求先行指標中,反映內需的新訂單指數明顯回落1.4個百分點至53.8%,反映外需的新出口訂單指數也回落1.2個百分點至51.3%。從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7.1%,回落0.3個百分點;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速分別為21.8%、29.9%,回落9.6個和5.6個百分點。只有固定資產投資保持較快增長,1~4月份累計比1~3月份加快0.4個百分點。同時,從目前的形勢判斷,短期內宏觀經濟活動難以出現明顯回升,經濟增速回調趨勢還將持續。此時如果連續、多次加息,外界難免會擔心對經濟打擊太大,可能導致滯脹的出現。
不過,任何一種對沖工具都會帶來負面效應,使用是有空間限制的,準備金率是不可能無限制地上調的。而且,長期的低利率政策不僅會鼓勵投資沖動,加劇通貨膨脹,還使投機性交易盛行,助長資產泡沫,對沖掉我國降低樓市泡沫所作的努力。從產業結構上看,低利率使得產品要素成本低,刺激一些原本不該投資的項目,特別是一些重工業、房地產等資金密集型產業投資過度擴張,最終導致產能過剩,不利于產業結構升級和轉型。
因此,無論是從貨幣政策工具相機抉擇考慮,還是從抑制通脹、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等方面考慮,提準不能無限使用,利率也不能長期維持低位,它們必須協調配合運用。該來的總是會來,只要未來幾個月物價還維持在高位運行,全球處于新一輪加息浪潮的情況下,中國央行肯定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加息這種政策工具。
(作者系中國經濟學會理事,宏觀經濟評論員)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