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5-29 09:11:49
在這個炎熱的初夏,A股市場正在經歷一場歷史罕見的“大旱”,而這場股市旱災,已將股指一步步推向最低處。股市的旱情,主要表現為資金面的斷流。
每經記者 曾子建
魚,旱死了。水,在哪兒?
5月大旱,干涸了長江中下游,抽干了鄱陽湖,更令洪湖水不再浪打浪,魚米之鄉已然失去了往日煙波浩渺、水天一色的景象。
同樣是在這個炎熱的初夏,A股市場正在經歷一場歷史罕見的“大旱”,而這場股市旱災,已將股指一步步推向最低處。
股市的旱情,主要表現為資金面的斷流。
首先,一級市場新股申購凍結資金大幅減少,超過10%的中簽率似乎已經成為常態。新股申購,早已失去了對資金的巨大吸引力。
而二級市場上,則遭遇了更為嚴重的旱情。整個5月,滬市單日平均成交金額在1000億元水平之下。最近的統計顯示,滬深兩市股票基金日均成交額在1600億元左右,相對于21萬億元的A股總流通市值,意味著每天的日均換手率不到0.8%。而這樣的日均換手率,創下了2008年9月來的新低。一只新股,幾十億元參與網上申購,滬市每天不足千億的成交,旱情就這樣延續,令無數深陷其中的投資者苦不堪言。
還記得去年的11月初,就在美國啟動第二輪量化寬松政策后沒幾天,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針對流入的熱錢,陡然拋出了“池子論”,即短期投機性資金如果流入,將通過總量對沖的措施,將熱錢放進“池子”里,而不會任之泛濫到實體經濟中。當時,A股市場被看作是“池子”的首選。然而,半年時間過去了,面對A股市場這一幾乎被抽干的蓄水池,我們不禁要問——錢究竟流到哪兒去了?
買漲不買跌,是永恒的定律。其實,除了股市,資金的去處很多。比如銀行理財產品市場。有統計顯示,由于居民大量購買銀行理財產品,已經造成了4月份M2數據的異動。同時,藝術品投資也正在成為今年最具吸引力的市場。此外,黃金、白銀等產品的投資,都成為股市之外,各路熱錢新的蓄水池。
那么,A股市場已經干旱到如此程度后,為何資金依然不愿回流?
原因是多方面的。盡管房地產市場調控嚴厲,但房價始終未見松動,這使得炒樓資金依然在樓市中“死扛”。另外,創業板在造就了一大堆超級富豪之后,創投、發起人股東正對A股二級市場虎視眈眈,隨時都有大舉套現的沖動,這更令外部資金望而卻步。從內部看,A股市場還面臨各種抽水機的持續施壓。如新三板、大小非限售股減持、新股IPO、定向增發等,都對存量資金產生巨大的影響。而最大的抽水機——國際板,還在翹首以待,如果沒有充足的資金面作為支撐,如何能夠承接這龐大的市場擴容?
半年前,A股市場作為熱錢的“蓄水池”,面臨著流動性“外洪內澇”的沖擊。半年后,“蓄水池”里面的水已基本被抽得干干凈凈。資金面斷流,“大旱”的A股市場,如果沒有開閘放水,大盤何時才能見底啊?
本周,中國石油(601857,SH)、攀鋼釩鈦(000629,SZ)等大公司開始了控股股東增持,這無疑是給干涸的大地上灑下了零星雨滴。但股指依然繼續下跌,以2709.95點再創收盤新低。顯然,這微弱的水滴,尚無法緩解當前嚴重的旱情。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
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廣州:020-89660257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