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機構

每經網首頁 > 機構 > 正文

5月新增貸款低于預期 專家料加息或更謹慎

2011-06-14 01:42:54

每經記者  萬敏  發自北京

    6月13日,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5月份金融統計數據顯示,人民幣貸款增加5516億元,廣義貨幣(M2)余額76.34萬億元,同比增長15.1%。

    多位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的分析人士認為,5516億元的新增信貸低于此前預期,顯示調控見效,而M2增速的持續放緩對緩解通脹可能僅是杯水車薪。

多原因導致新增信貸減速

    5月人民幣新增貸款僅5516億元,低于此前路透6100億元的調查中值,而4月份該數據為7396億元,環比降幅達25%。

    “5月新增人民幣貸款的量確實很少,低于我們的預期,我們認為銀行在控制放貸量方面的作用更大,而不是因為需求減弱。”渣打銀行經濟分析師李煒表示,從現在小企業貸款的利率仍然較高可以看出,對資金的需求仍然是旺盛的。

    國泰君安銀行業分析師伍永剛也認為,5月份的新增人民幣貸款比預期的要低。他認為,有調控和監管兩方面的原因。6月份開始實行日均存貸比的監管,5月份盡管沒有開始實行,但央行的差別存款準備金率機制開始實行,央行在發揮商業銀行信貸調控的作用。雖然傳統上來說這應該是銀監會來管理,央行主要調控貨幣政策,但信貸規模與貨幣政策密切相關,因此央行的調控也合乎規律。

    李煒認為,還有一個因素也可能影響了5月份的信貸規模。“可能是由于市場普遍預期6月端午節期間會加息,貸款機構認為在加息后放貸會有更大的收益,因此壓縮了5月的貸款,但這種可能性還需要等6月份的數據出來后驗證。”

    中國社科院金融學博士杜征征認為,隨著央行數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6月起開始對商業銀行實施存貸比日均考核以及財政存款的增加,都使得短期流動性充裕情勢有所變化,銀行貸款投放數量減少也成為必然。

M2增速放緩影響料滯后

    5月M2增速降至15.1%,4月M2增速為15.3%,3月份為16.6%。

    杜征征認為,M2的增速放緩對控制通脹的有利影響肯定是有的,但這種影響比較滯后,此外,從全社會融資規模考量,新增貸款不僅僅通過銀行體系投放,M2增速放緩的影響打折。并且M2存量較大,即使增速放緩,絕對量的增加還是比較多的,和2008年以前正常時期增速水平不能相提并論。

    “5月的M2增幅我們認為沒有太強烈的指導性,只能說沒有加速增長,但是否有助于抑制通脹則不見得。當然,近期非食品價格漲幅回落可能是由于對貸款的控制導致,這對非食品領域內的價格增長有作用,但現在的通脹更多的是關注于食品價格。”李煒認為,上調存款準備金率沒有太大的懸念,因為央行還是需要對沖每個月新增的外匯占款。但是上調利率在等到經濟增速出現較明顯信號之后,會更謹慎。他表示,“未來幾個月中國的通脹仍會維持較高水平,而且二季度各主要經濟體的經濟增速放緩已經出現趨勢,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的政策一般會采取較保守的態度,只能說維持現在利率水平不變的可能性在上升,但是否加息還需要更多的觀察。”

    國家統計局將于今日  (6月14日)公布包括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在內的5月份重要經濟數據。因受到天氣、豬肉價格上漲以及房價因素影響,目前多家機構預測,5月份物價將繼續上漲,CPI將會在5.5%~5.6%。

M1M2反剪刀差與4月持平

    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在新增貸款量月環比下降的情況下,票據融資的新增量卻由4月的395億元增長到5月的568億元,環比增長44%。

    廣發證券銀行業分析師沐華認為,此前票據業務被壓縮得太厲害了,現在是正常的反彈,另外票據收益率近期也有所回升。“票據業務的增長是一個趨勢,以后會逐漸回到正增長的軌道上來。”

    5月人民幣存款增加1.11萬億元,環比4月3377億元大漲2.3倍。5月住戶存款增加713億元,而4月住戶存款凈減少4678億元。

    伍永剛表示,存款的增長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從理論上來說加息會加大存款的吸引力,但還要看通貨膨脹有多高,并與其他投資渠道的收益率和風險進行比較。沐華認為,兩個月之間居民存款規模的擺動可能與理財產品的設計期限有關,一些銀行理財產品剛好在5月到期,資金重新歸入存款。據銀率網統計,5月份有1352款銀行理財產品到期。

    另外,與住戶存款有一定負相關的股市在整個5月處于低迷狀況。

    5月末,狹義貨幣(M1)同比增長12.7%,比上月末低0.2個百分點。5月M1和M2增速之間的反減刀差  (M1-M2)為-2.4個百分點,與4月份持平,而3月的反剪刀差為-1.6個百分點。這表明資金活性在下降后有企穩的跡象。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

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廣州:020-89660257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