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6-16 01:38:06
多年的稀土耕耘后,五礦集團對進入南方稀土行業整合后的“前三甲”有著足夠的底氣。
每經記者 張國棟 發自北京
多年的稀土耕耘后,五礦集團對進入南方稀土行業整合后的“前三甲”有著足夠的底氣。
“五礦一定是前三名,目前五礦集團在整個產業鏈符合南方離子型稀土前三名的條件。”昨日(6月15日),中國五礦集團總裁助理、五礦勘查公司總經理王炯輝表示。
在昨日舉行的“2011礦業與財富(北京)高峰論壇暨展覽會”間隙,王炯輝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短暫采訪。他向記者透露,五礦集團目前的南方稀土經營已先后進入湖南、江西、兩廣和福建,“這5個省份也是今后重點整合的區域”。
據悉,國務院制定出臺的《國務院關于促進稀土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顯示,將用1~2年時間,“南方離子型稀土行業排名前三位的企業集團產業集中度達到80%以上”。由此,我國南方離子型稀土版圖最終將成“三足鼎立”之勢。這也讓有望進入“前三”的企業近期動作頻頻。
南方稀土三甲未定
近日《上海證券報》報道稱,備受關注的南方稀土“前三甲”名單很可能本周出爐。那么,誰能最終入圍南方離子型稀土行業的三甲榜單?6月15日,王炯輝向記者表示,“在南方稀土整合方面,國家已有政策,但現在還沒有最終的‘前三’名單”。
“目前國務院提及的‘三強’名單應該還沒公布,所以究竟會是哪三家我們也不清楚。”當日,中國有色礦業集團有限公司的一位中層亦向記者表示。接受記者采訪的多位業內人士則分析表示,五礦、中鋁、中色、廣晟有色以及贛州稀土礦業有限公司等都是競爭南方稀土“前三”席位的佼佼者。
值得注意的是,《若干意見》對用什么標準劃定行業“前三”并未明確。“是以稀土資源擁有量還是冶煉分離能力為準,(現在我們)都不知道,政府主要是要從整個產業鏈上考慮。”一位業內資深人士表示。
在市場對“榜單”爭執不下之時,政府層面開始有動作。近日有報道稱,在日前召開的全國稀土工作會議上,工信部部長苗圩表示,目前工信部已在研究制定加快組建大型企業集團的具體方案。
而在更早時候,不少企業已經從上述《若干意見》中嗅到先機。6月7日,中鋁公司通過收編江蘇5家稀土企業,號稱“擁有探礦權及采礦權的稀土礦資源量、稀土分離能力合計3.47萬噸/年”。而中色股份近日亦對外表示,“我們會考慮在適當的時候,從公司的實際情況出發,延伸稀土的產業鏈,做好有關稀土方面的工作。”
王炯輝:五礦必分一杯羹
要成為此輪稀土行業大整合中三家最大的受益者之一,五礦集團勝算幾何?王炯輝并不打算回避此問題。“五礦一定是前三名,現在我們在整個稀土產業鏈上符合南方離子型稀土前三名的條件。”他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分析人士稱,如果南方稀土的整合以企業的冶煉分離能力為主要參考指標,再考慮到現有資源等要素,五礦集團無疑是當前所有企業中最有可能進入“前三”的一家。
王炯輝同時透露稱,五礦集團目前的南方稀土經營已先后進入湖南、江西、兩廣和福建,“這5個省份也是今后重點整合的區域”。而作為最早涉足稀土行業的央企,五礦集團早在2003年就開始著手制定公司的稀土戰略,致力于南方稀土企業的兼并重組,先后兼并6家稀土礦分離企業,稀土分離產能達到整個南方產能的一半。
與此同時,中國五礦集團公司所屬五礦勘查開發有限公司也在稀土資源勘查方面爭取突破。“目前五礦勘查在湖北、廣東等地開展稀土工作,重點根據合理設計打造稀土產業鏈,探索稀土資源保護性勘查開發的新路徑。”王炯輝表示,稀土資源合理利用將會上升并有所發展,而五礦勘查將持續勘查找礦工作。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
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廣州:020-89660257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