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記者在路上

每經網首頁 > 記者在路上 > 正文

胡舒立的“契約精神”,就是滿清思維

每經網 2011-06-21 14:19:05

處處守規矩,順著別人的毛鋝,別人就會尊重你嗎?自己的權益就可以得到維護嗎?

  馬云的事情,大概是這樣的。

  一、因為央行要發第三方支付牌照,考慮到金融數據安全,要求純內資,而支付寶中國是阿里巴巴集團100%控股的外資企業,不符合規定。而現實情況是,這家“太大而不能不申請牌照”的公司,必須成為內資。

  于是阿里巴巴集團主席馬云,就在2009年合2010年分兩次將支付寶100%的股權轉讓到浙江阿里巴巴(馬云控股80%),價格3.3億元。馬云事后表示,2009年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曾經作出會議紀要,授權馬云等管理層調整支付寶股權來獲取第三方支付牌照。

  這個時候,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四位董事中的楊致遠和孫正義,實際上是沒有意見的。因為他們現在還“協議控制”著浙江阿里巴巴,也就是支付寶。

  什么是控制協議呢?或者網上說的可變利益實體(vie)呢?其實就是一個幫會,一個組織,一個利益集團。

  外方股東對浙江阿里巴巴,雖然沒有股權上的控制,但是有私下“協議”的控制。協議是什么?他們自己商量的,我們不知道的。

  而之前新浪搜狐等國內互聯網公司海外上市,要繞過外資不能投資國內互聯網等限制,都是通過這種vie模式,反向收購間接出海。(反向收購,先在海外設立一家特殊目的公司spe,收購并控股海外某家殼公司,再注入自己的資產進去,曲線海外上市)

  這時,央行要求浙江阿里巴巴,也就是現在的支付寶所有者,發表聲明,“浙江阿里巴巴是支付寶的唯一實際控制人,沒有境外投資人‘協議控制’支付寶。”

  馬云看著外資股東不表態,但這時形勢“千鈞一發”,于是管理層決定向央行發表“支付寶沒有協議控制的書面聲明”。馬云說,有了這份聲明,支付寶才順利拿牌。

  這等于實際上單方解除了所謂的“協議控制”。于是,隨后的外資股東有意見,胡舒立等算馬云“擅自低價轉移股權到自己公司”,解除“協議控制”的老賬,批判其沒有“契約精神”的事情,都出來了。

  二、現在的情況是,馬云不但3.3億收回了支付寶,而且解除了浙江支付寶與阿里巴巴集團之間的協議控制(即非股權方式的其他約定的控制),所以兩個外方股東才有意見。不過馬云會支付補償,價格還未透露,畢竟支付寶的價值不可能只值3.3億。

  我認為,馬云做出收回支付寶并解除外方控制的決定,一是由于央行規定的無奈,其次,馬云是個比較強勢的人,想在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中提高自己的話語權,有自己更大的計劃。

  對此,我并不覺得馬云涉及違反“契約精神”的問題。首先,阿里巴巴董事會已經授權馬云,為了使得支付寶獲得牌照,可以調整支付寶股權。馬云不是搶,也表示會補償外方股東。有輿論說馬云用3.3億元將支付寶裝進自己腰包,是很無聊的媒體。

  第二,協議控制本來就是灰色地帶,國內法律不保護。在談戀愛的兩個人分手,一方,或者第三方站出來,指責另一方沒“良心”,是虛妄且無力的,因為法律只保護合法的婚姻。

  再次,這個所謂的控制協議,是馬云,楊致遠和孫正義幾個人的“君子協定”,是沒有對外公開的協議,最終怎么商量,還是他們幾個人說了算。根本扯不到什么精神和主義的高度。

  我認為,只有對公眾股東的說謊,侵犯公眾股東的利益,才是所謂的違反契約精神。比如A股市場上市公司遍地造假,值得所有業內人士和媒體人大力指責,而馬云的事情,根本扯不上這個高度。

  三、馬云站出來揭露了“協議控制”這一潛規則后,現在有傳言央行收回騰訊財付通的牌照,而財付通否認。因為財付通看起來是內資控股,但背后有沒有協議控制,外界并不知道。

  這也是為什么除了一些媒體人,還有一些行業內精英也站出來指責馬云的原因。其實,其他一些有協議控制內容的的企業,出于自身利益,害怕法律追究“原罪”才罵馬云,意思就是這個人“壞了行業內規矩”。

  而胡舒立認為馬云違反“契約精神”,我認為理由大概是怕外國人覺得中國人說話不算數,不“誠信”,壞了以后和國外企業合作,交往和“友好”,以至于外國人不信任中國人,不信任中國企業,不和我們打交道。

  其實這擔心根本沒必要。商業的世界就是互相爭斗利益的,各方參與者在不斷地調和利益。處處守規矩,順著別人的毛鋝,別人就會尊重你嗎?自己的權益就可以得到維護嗎?

  “契約精神”,這個詞看起來很高端,其實就是滿清思維。認為只要不惹到別人,大家就能和平共處,結果呢?在法律允許范圍內,你不強勢,別人就強勢。中國企業收購國外資源企業處處碰壁,收購國外的互聯網公司,支付公司,更是想都別想。今天好不容易出了一個實力強大,能打出國門的,何況還是涉及國家金融安全的問題,一些人說,我們違反了“契約精神”。
 

責編 劉小英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