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海水淡化產業迎來大發展 百億“蛋糕”待分

上海證券報 2011-06-22 08:27:18

        海水淡化產業發展意見等系列扶持政策年內出臺

        國家發改委環資司副司長李靜昨日在“2011青島國際海水淡化與水再利用大會”上透露,目前發改委正會同11部委制定《加快海水淡化產業發展的意見》,并將以國務院的名義出臺。同時,發改委正在編制海水淡化“十二五”規劃和海水淡化產業專項規劃。

        業內人士透露,上述政策將在年內陸續出臺,其中“加快海水利用裝備產品自主制造的步伐”和“推進海水淡化材料國產化”等將成政策支持重點。

        海水淡化戰略地位明確

        我國淡水資源日益短缺,人均水資源僅占世界水平的四分之一,但海水資源卻很豐富,海水淡化前景廣闊。不過,由于我國現行《水法》中并沒有將海水列入水資源范疇,有關海水淡化的相關政策很難推進,因此,明確海水淡化的戰略地位顯得極為重要。

        對此,國家發改委環資司節水處處長楊尚寶昨日表示,“十二五”期間,海水淡化發展首先要明確“海水淡化是水資源的重要補充,是戰略儲備,是重要的經濟增長點”。

        同時,水利部水資源司副司長于琪洋也強調,“十二五”期間,水利部將把海水淡化列入水資源統一配置,積極制定相關規劃。

        這也就意味著,“十二五”期間,海水淡化將上升為水資源的重要補充的戰略地位。

        多項舉措護航海水淡化產業

        據李靜介紹,為了促進海水淡化發展,目前發改委正會同11部委制定《加快海水淡化產業發展的意見》(簡稱《意見》),并將以國務院的名義出臺。同時,發改委正在編制海水淡化“十二五”規劃和海水淡化產業專項規劃。

        權威人士對記者透露,《意見》的具體內容包括,加大沿海地區工業用淡化海水的力度,鼓勵和支持海水淡化水進入市政管網,建立新型水價形成機制,制定海水淡化稅收優惠政策,加大海水淡化投融資力度,保障海水淡化項目用海用地,加大海水淡化技術自主創新力度,加快海水利用裝備產品自主制造的步伐。

        事實上,《意見》中,淡化海水入市政管網以及定價等問題,一直以來都是業內關心并亟待政策解決的難題。

        今年初,嚴重缺水的天津市在全國率先試驗將海水淡化水成規模輸入市政供水管網系統。但從實踐來看,成本、技術、政策等一系列原因,仍是制約海水淡化產業發展的瓶頸。

        亞洲脫鹽協會秘書長郭有智說,“目前天津北疆電廠具有10萬噸/日的產能,但由于擔心淡化海水進入管網的安全性問題,目前每日僅有8000噸供到水廠。”

        “天津市已經委托脫鹽協會對北疆電廠淡化海水進入管網的安全性進行研究和分析,一旦這一問題破解,將有助于淡化海水入市政管網。”郭有智說。

        對此,楊尚寶也表示,目前發改委正在同住建部、水利部等相關部委對允許淡化海水入市政管網進行協商。

        楊尚寶還表示,“十二五”期間,國家將鼓勵建立包括投資、設備、技術在內的海水淡化產業聯盟,產學商相結合,促進海水淡化產業發展。

        對于中國海水淡化的市場前景,楊尚寶用一句話做了概括:中國海水淡化的春天即將到來!

NextPage

        百億“大蛋糕”待切

        在多舉措護航海水淡化發展的背景下,專家表示,國內海水淡化市場空間巨大。中國工程院院士、杭州水處理技術研究開發中心研究員高從堦指出,目前我國海水淡化年均增速達20%以上。

        郭有智對記者表示,到2015年,全球海水淡化市場每年將會有700億到950億美元的規模,海水淡化產業增長最快的仍然是中東地區,其次將是中國市場。

        而此前郭有智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就曾表示,在“十二五”期間,預計我國海水淡化將達到150至200萬噸/日,是現有產能的三四倍,投資規模將達到200億元左右。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國家擬出臺的一系列產業政策中都非常重視加快海水利用裝備產品自主制造的步伐,推進海水淡化材料的國產化。事實上,早在2005年7月國家發改委、國家海洋局、財政部聯合發布的《海水利用專項規劃》就提出,到2020年海水淡化設備國產化率要達到90%以上。

        種種跡象顯示,未來海水淡化裝備國產化將是必然趨勢,相關投資也會劇增。分析人士指出,國內海水淡化核心設備生產商南方匯通(000920,)、海亮股份(002203,)、雙良節能(600481,)等將從中受益。

責編 劉坤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