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7-01 01:34:50
選址在北京城區上風向,建設經營單位資質存疑,環評單位涉嫌參與造假,選址附近居民異議頗大,北京蘇家坨垃圾焚燒項目引發的爭議,近日逐漸升溫。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滿身帶“疑”的項目,竟然于6月28日獲得了北京市環保局的批準。環評公示顯示,北京綠海能公司為該項目的建設和經營單位,環評單位為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
此前一天,包括自然之友在內的五家環保組織,向住房與城鄉建設部發出公開信,質疑北京綠海能環保責任有限公司運營垃圾焚燒的資質。公開信指出,根據我國相關規定,焚燒廠的注冊資本不少于人民幣1億元,而綠海能公司的注冊資金僅為2000萬元。
建設單位資質存疑對上述質疑,綠海能公司選擇了沉默,其工作人員向《每日經濟新聞》稱,“我們對外不負責回答任何問題。”該人員讓記者去問海淀區市政市容委,可其固廢科的負責人對于綠海能公司的資質問題,表示不了解。
根據相關規定,從事城市生活垃圾經營性處置服務的企業中,焚燒廠的注冊資本不少于人民幣1億元。而北京市工商局網站顯示,成立于2006年7月10日的綠海能公司,其注冊資金僅為2000萬元,其后也沒有增資擴股。
北京市環保局向“達爾文自然求知社”負責人稱,“綠海能沒有申請垃圾焚燒的經營許可,目前他們只批復了高安屯和北京市環衛集團的垃圾處理經營許可。”
環評機構造假?除去資質受到質疑之外,綠海能公司的垃圾處理能力也存在問題。
據介紹,蘇家坨垃圾焚燒項目的設計垃圾焚燒量為1800噸/天,垃圾焚燒產生的爐渣占到進廠垃圾量的20%左右,即每天將產生360噸爐渣。
而綠海能公司對這些爐渣的處理辦法是,將爐渣運至海淀區建筑垃圾處理廠綜合利用。記者了解到,海淀區建筑垃圾處理廠尚不存在,而且綠海能也沒有提供任何關于“海淀區建筑垃圾處理廠”的規劃信息和建設信息。
蘇家坨垃圾焚燒廠的環評機構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在對此項目的環評簡本中,被認為“存在很多失誤”,環評工作中涉及“公眾參與篇章造假”。
環境影響評價報告簡本稱,“爐渣運至海淀區建筑垃圾處理廠綜合利用”,但是對于一個還不存在的配套設施,環評機構就將此寫在了環評報告中。
同時環評機構在“建設項目污染控制及環境保護目標一覽表”中列出的數據也存在問題。如焚燒廠附近大覺寺,寫的規模是“無常住人員”,但實際上大覺寺有100多常住人口;其次,北安河軍莊路有1000多常住人口,相對煙囪最近距離為2100米,這1000多常住人口沒有被列入污染控制及環境保護目標里。
環保組織走訪調查徐各莊、大工村、金隅回遷樓等社區,了解到大部分居民質疑此項目的選址,反對建設此項目,因此,環評機構所稱的有91.4%支持率可能存在水分。
而文物保護單位大覺寺作為受調查團體,并沒有上交問卷調查,這充分證明所謂的“100%的受調查團體支持項目的建設”并不屬實。
對此,多家環保組織請求環保部環境影響評價司,對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展開環評過程中的違規行為進行調查。調查期間,暫停其所有參與的環評項目。
廠址在京上風向公開信息稱,蘇家坨垃圾焚燒廠計劃2011年下半年開工,2012年底試運行,2013年內正式投產,運行年限不少于25年,項目總投資約16.7億元。
但該焚燒廠對北京空氣的影響,公眾一直有所質疑。盡管此項目的環評報告稱,二噁英攝入量對健康帶來的風險“處于可接受水平”,但有專家指出,此項目存在選址不當的嫌疑。
環保組織多次去蘇家坨垃圾焚燒廠的所在地北京蘇家坨鎮大工村考察,發現該處位于北京城區上風向,且在永定河與北運河引水渠兩大水域的上游地帶。
業內人士表示,垃圾焚燒項目一旦上馬,會給周邊環境帶來不可估量的影響。因此建議建設方對周圍環境和選址做更加細致的評估,并公布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報告。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趙章元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蘇家坨垃圾焚燒將不可避免地對北京城區造成影響。垃圾焚燒產生的對人體有害物質有幾十種,而很多污染物難以降解,對大氣、水、土壤都有累積的影響。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