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7-01 01:34:50
今年年底的南非德班會議(COP17),將繼續艱難的氣候談判之路。就在6月中旬,為期兩周的波恩氣候變化談判預備會結束,和今年4月的曼谷會議一樣,KP(京都議定書)和LCA(長期特設工作組)兩大陣營的角力依舊持續,這為本來前景黯淡的氣候談判蒙上陰影。
對此,《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專訪美國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NRDC)氣候變化與能源高級顧問楊富強,全程參與氣候談判的他表示,COP17會在一些具體問題上達成共識,但此次會議的影響力有限。
NBD:你曾說波恩會議要集中精力解決好氣候變化基金的問題,那么現在在這方面最終取得了哪些成果?還有什么樣的阻力存在?
楊富強:對于氣候基金的架構、運作、功能、法律地位等,現在推進得還不錯。當然還有兩個關鍵的問題:最終的架構方面到底是哪個國家負責?另外氣候基金到底從哪里來?怎么分配?需要幾年來擴資?
在去年坎昆會議上,各方同意建立“綠色氣候基金”并在組織架構上取得某些共識。我們希望在今年的南非德班會議上,在基金支持這個重要議題上,能見到真金白銀,并開始具體實施。
NBD:為什么說《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現在成了“植物人”?堅持的必要性在哪兒?
楊富強:《京都議定書》沒有“死”,發達國家也不愿意拋棄它。現在沒有國家否認二期承諾,但是加拿大、日本、俄羅斯等國拒絕在第二承諾期上作出減排承諾,另外歐盟和其他國家,他們認為可以做承諾,但前提條件是要求主要的排放國家美國、中國、印度等國也要在《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上做承諾。但這點中國不會去做,美國也不會去做,在此情況下,二期承諾成了不死不活的“植物人”,但是雙軌制的談判機制還活著。
議定書是至今為止唯一的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條約,體現了在應對氣候變化中所確立的各種原則,比如“共同但帶有區別的責任”,因此必須要加以堅持。
NBD:年底的德班會議能否達成預期效果?
楊富強:目前在適應、技術、氣候變化基金等實際操作層面有進展。但在關鍵問題上,比如在《京都議定書》的承諾條件等方面仍然沒有前進。
德班會議可以在一些具體問題上達成一些共識,但達成一個有法律約束力東西的可能性很小,應該也達不到哥本哈根那樣的影響力。
NBD:此前有消息說中國或在消費環節征收碳稅,那么據您了解何時開征碳稅?現在在這方面還存在哪些“羈絆”?
楊富強:碳稅已經做了多年的研究,從征收的方法、征收的成本等都做了研究,如果再細化一下,研究分析的階段基本結束,現在存在的問題主要是針對碳市場機制和碳稅方面的爭議,以及對碳稅是否需要開征的爭議。在建立碳市場機制方面,我們一定要清楚碳市場的價格信號應該比碳稅來得快,但是國內對于碳市場過于樂觀,很快建立是不可能的,匆忙建立碳市場將來必定產生副作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