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公告速遞

每經網首頁 > 公告速遞 > 正文

高管涉內幕交易 洋河股份澄而不清

2011-07-03 08:34:51

這份看似無懈可擊的澄清公告實則避重就輕、澄而不清,甚至暴露出新問題:高管對洋河股份的減持,難道是對公司的發展沒有信心?

每經記者  趙笛

 

    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針對洋河股份(002304,收盤價127.26元)原高管違規短線交易一事提出了一系列質疑,矛頭直指洋河股份原董事兼副總裁李風云等人涉嫌內幕交易。

    今日(7月2日),洋河股份針對此事發布澄清公告,對本報記者的質疑進行逐一解答。

    然而,這份看似無懈可擊的澄清公告實則避重就輕、澄而不清,甚至暴露出新問題:高管對洋河股份的減持,難道是對公司的發展沒有信心?

洋河股份澄清質疑

 

    今日,洋河股份發布公告,對本報提出的三大質疑進行了逐一解答。

    在“李風云購股款來源”方面,公司表示,李風云等人原為雙溝酒業的股東,今年一月份洋河股份收購了其在雙溝酒業的股份,支付了對價。5500萬元資金因此而來;在“誰與李風云一起建倉”方面,洋河股份首次披露,大宗交易所出現的11筆交易是原雙溝酒業10名高管人員在受讓公司股份。由于李風云和趙鳳琦屬于公司高管,所以公司在深交所網站誠信檔案中予以公示。而其余8名高管人員仍在雙溝酒業任職,不屬于公司董、監、高人員,所以按現行法規不需要單獨披露;在“李風云等人購股后利好頻出,是否涉嫌內幕交易”方面,洋河股份表示,李風云主要負責洋河股份下屬一分公司的白酒釀造工作,沒有機會接觸總公司層面的財務信息。其交易日期也不在“業績快報公告前10日內,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得買賣公司股票”的規定之內。

    此外,洋河股份擬收購雙溝酒業剩余股權的相關信息,已于今年1月7日披露于指定信息披露媒體,李風云2月17日購買公司股票時,該信息已經公開披露,并不構成內幕信息。

    最后,洋河股份2010年年度利潤預案提出人為董事長楊廷棟,提出時間是2011年3月28日晚。具體討論人員中并沒有李風云,所以他對此不知情,也不可能在2月17日便利用此信息進行交易。

避重就輕  澄而不清

 

    雖然洋河股份作出了看似很詳盡的解釋,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洋河股份的澄清有很多巧合重生、避重就輕、澄而不清的地方。

    比如,洋河股份聲稱李風云等人的買股時點沒有違反  “業績快報公告前10日內,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得買賣本公司股票”的規定。但巧合的是,李風云買股時間是2月17日,業績快報披露時間是2月28日,剛好是前11天。

    “這就是為了規避法律的約束。”上海市李國機律師事務所律師鄭小均指出,業績快報的時間不固定,公司故意拖到李風云等人買股11天后公告,也未嘗不可。

    此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也發現,公司在解釋李風云和趙鳳琦是否存在內幕交易時,明顯存在偷換概念、避重就輕的情況。

    根據洋河股份的觀點,由于利潤預案提出人為董事長楊廷棟,提出時間是今年3月28日晚(即在審議該議案的董事會召開前一天晚上),李風云也沒有參與利潤分配方案的討論,所以李風云不是該事件的內幕知情人,不存在內幕交易。

    然而,所謂的內幕知情并非僅僅局限于李風云要知道具體的分配預案。

    鄭小均指出,由于“高送股、高分紅”向來就是A股市場影響股價的重要消息。只要李風云知道年報時有“高送股、高分紅”,就算不知道具體送配數字,同樣構成了內幕知情,其行為同樣構成了內幕交易。

    顯然,公司對這一情況并沒有澄清,而是避重就輕了。

高管減持是對公司“沒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還發現了洋河股份澄清公告中一個細節存在前后矛盾情況。

    在談到李風云和趙鳳琦等原雙溝酒業的高管為何要買入洋河股份時,公司給出的理由是“基于對洋河股份未來發展的信心”。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對洋河股份未來發展抱有信心的董事兼副總裁,卻在買入股票后僅僅4個月,股價僅僅上漲了14%后,就拋出了部分洋河股份的股票,并且還辭職了。

    “既然對公司的前景有信心,為什么要賣掉股票,并且還辭職了呢?”鄭小均認為,公司的解釋經不起推敲。作為公司的董事兼副總裁,李風云顯然有比普通投資者更好的消息渠道,對洋河股份也更為熟悉。既然買入公司股票是“有信心”,短短4個月后就賣出公司股票,那么是不是可以解讀成李風云對洋河股份“沒有信心”。既然“沒有信心”,那么是不是洋河股份出了什么問題,如果有問題,公司為什么不公告呢?

    而所謂的“信心”會不會就是高分紅、高送股呢?

    針對洋河股份的澄清公告,鄭小均認為:“洋河股份的澄清公告更多是在‘看方開藥’,雖然我們不能認定洋河股份在  ‘說謊’,但公司自己又如何證明其說法的真實性呢?”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

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廣州:020-89660257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