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7-05 01:24:02
2011年經濟棋至中盤,對上半年經濟的總結和對下半年形勢的研判,悉數出爐。
多家機構研究一致認為,二季度或將成為今年中國經濟增速最弱的季度,而通脹在6月登上頂峰后將下滑。
業內人士激烈爭辯之時,中央領導也在忙于調研經濟的基本面,并密集發表針對當前經濟形勢的談話。
市場普遍認同,“下半年通脹預計將穩步回落”的言論將是宏觀調控變奏的序曲。不出意外的話,將于7月中旬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將定調下半年經濟政策,屆時答案或將揭曉。
經濟半年考上半年,伴隨著節節高漲的通脹數據,經濟減速聲音隨之四起,這種聲音在下半年很可能蓋過對通脹的憂慮。
由于官方PMI已經連續3個月回落,結合各方面已經公布的四五月份數據,市場普遍預測二季度GDP同比增幅將弱于一季度的9.7%。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宏觀分析師唐建偉表示,4月份工業增加值下降超預期,PMI指數也連續走低,這些都顯示二季度國內經濟增長可能進一步減速。因此,將二季度國內GDP增速預測由原來的10%調低到9.5%。
興業銀行研究總監魯政委也認同二季度9.5%的增長率。他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增長方面,除城鎮固定投資在保障房、農村水利建設和前兩年已開工項目的支撐下可能一枝獨秀外,消費和出口預計都會繼續回落。
導致經濟減速的原因并非一個。根據日本野村證券報告,經濟增長放緩是銀行惜貸、貸款成本提高(特別是銀行系統外的融資成本)、電力短缺、日產關鍵制造元件短缺和外部不確定性等因素造成的。
7月初,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也特別指出,當前國內大型企業發展勢頭減緩,中型企業差強人意,而小型企業則較為困難,最近兩個月小型企業PMI指數以及主要分項指數均回落到50%以下。
在貨幣政策從緊的背景下,三季度經濟減速態勢或將加劇。國家發改委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宋立認為,三季度的GDP增速存在低于9%的可能。
經濟減速的同時,通脹似乎已成了強弩之末。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表示,雖然6月份CPI可能再度創出新高,但將是年內高點,到12月份,CPI會降低到4%以下,明年二季度會到3%以下。
國泰君安報告也顯示,全年CPI大概在4.7%左右。雖然6月份估計會達6.3%的頂峰,短期見頂,但之后會緩慢回落。
高層聚焦經濟種種跡象表明,中央高層領導已充分觀察到宏觀經濟的細微變化。
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上周末曾表示,面對當前極為復雜不確定的國內外形勢,處理好經濟發展、調整結構、控制通脹三者的關系,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對于通脹這一 “出籠的猛虎”,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近日則表示,年內將得到有力控制,漲幅有望落至5%以下。他在一篇撰文中指出:“對于中國能否控制住通脹并保持快速發展這個問題,我的回答是肯定的。”
而伴隨通脹而來的是今年存款準備金率的“六連升”。今年以來,央行已經連續6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6月20日大型金融機構的存款準備金率攀至21.5%、中小金融機構攀至18%的歷史高位。
受到信貸政策從緊、通貨膨脹等因素的共同影響,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更顯突出。中國中小企業協會企管中心調研數據顯示,當前40%的中小企業存在融資難的問題,特別是初創型企業。
王岐山本月1日~2日考察時專門就此事強調,要從戰略和全局高度,加快轉變金融業發展方式,推進結構調整和改革創新,全面提高對小企業的金融服務水平。
他還特別指出,金融系統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把握好穩健的貨幣政策執行力度,服從和服務于國民經濟發展大局,堅持有保有壓,著力優化信貸結構,毫不動搖地加強小企業等薄弱環節的資金支持。
也就是在6月份,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和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分別奔赴新疆和江西等地調研,產業結構調整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他們調研中屢屢提及的熱詞。
中國社科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李雪松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今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經濟結構調整是“十二五”規劃的主線,同時也是今年除穩增長和控通脹之外的另一大重要任務。
政策微調日漸明朗不出意外的話,7月中旬即將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將為下半年經濟調控定下基調,在通脹下行的大背景下,政策風向標很可能偏轉至穩增長這邊,而收緊的貨幣政策或會暫時偃旗息鼓。
中國銀行報告稱,銀行可貸資金緊張,實體經濟的正常貸款需求也受到一定程度影響,再調整空間有限,非對稱加息就成了當前調控手段的首選。三季度可能會非對稱加息1~2次,但四季度加息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將有所降低。
接近官方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高存準率的可能性已經日趨降低,而一系列具有針對性的財稅政策將成為調控的主要“彈藥”。
“個稅起征點上調、進口關稅降低等,都有利于帶動經濟發展。”李雪松認為,結構調整與保持較快增長并不矛盾,以個稅改革為代表的財政政策會從擴大內需、發展新興產業等多個方向為經濟注入活力。
另一個經濟助推器是保障房。國家高層今年密集調研保障房建設情況,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6月中旬調研時指出,今年開工建設1000萬套保障性住房,包括加快棚戶區改造,大力建設公租房,是一項硬任務,中央將進一步采取措施加大對地方的資金支持力度,各地也要集中財力用于保障房建設。
6月下旬,財政部年內首發地方債支持保障房建設;6月27日,國家發改委還發文,允許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公司發行企業債券,并要求將籌措的資金優先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設。
上述人士還提醒,三季度將是戰略新興產業分項規劃以及與擴大內需相關的多個“十二五”分項規劃的密集發布期,隨著產業發展方向明晰,經濟無疑也會受到提振。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