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7-07 01:41:38
屋漏偏逢連夜雨,地方債務再度被推上風口浪尖。
7月6日,加息的靴子悄然落地,地方債務的嚴管政策出臺,再加上前一天穆迪對地方債的不樂觀評估,地方債這個隱患在中國經濟體內部開始發作。
昨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多年形成的地方政府性債務規模較大,部分地區和行業償債能力弱,存在風險隱患。
會議還特別強調,要堅決禁止政府違規擔保行為。
城投債風險堪憂今年上半年審計署組織全國審計機關4萬多人,按照“見賬、見人、見物,逐筆、逐項審核”的原則,對涉及債務的地方政府7.9萬多個相關部門單位、6500多個融資平臺公司、37萬多個項目、187萬多筆債務進行了審計。
根據審計結果,截至2010年底,全國地方政府性債務余額為10.717491萬億元。審計署審計長劉家義稱,我國地方政府性債務負擔尚未超出其償債能力。
匯豐發表評論也稱,10.7萬億元的地方債規模沒有超出市場的預期,盡管占到了全國GDP的27%,但仍是可控的。
但從結構上看,有78個市級和99個縣級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率高于100%,分別占兩級政府總數的19.9%和3.56%,風險隱患較大。
機構預測,從期限上來看,2011年到2013年期間,大量地方債將進入還款期,城投債風險會在未來兩三年集中爆發,而今后兩年內地方債務的積累仍然會維持在很高的水平。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70%以上的債務被用于投資鐵路、橋梁和購買土地,這就意味著地方政府掌握的資產是隨著負債的上升而增加的。
業界人士普遍認為,作為一種以公司債形式發行的準市政債,城投債是解決地方政府項目資金缺口的一種重要手段。
不過,銀行間交易商協會信息研究部研究員王宇指出,“十二五”時期將是城投債集中償還期,由于遏止未來通貨膨脹風險,我國貨幣政策將由寬松走向穩健甚至收緊,城投項目在建設進行中的資金缺口或許很難有效填補,而隨著項目的現金流不能順暢流通,城投債面臨的風險也將會加大。
“擔保函”無效在昨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有效化解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成為了整改上年度審計問題的首項工作。
會議嚴厲指出,要建立整改工作責任制,對故意推諉、拖延甚至拒不整改的,依法依紀追究責任。具體來看,將按照分類管理、區別對待的原則,妥善處理債務償還和在建項目后續融資問題,繼續抓緊清理規范融資平臺公司。金融機構要切實加強風險識別和風險管理,嚴格落實借款人準入條件,按照商業化原則履行審批程序。
匯豐也認為,由于銀行貸款占到了地方債的近八成,如果不切實采取措施來進行債務重組,銀行未來幾年將真正面臨違約風險。
此外,會議還特別強調,要堅決禁止政府違規擔保行為;同時要研究建立規范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擔保無效是地方融資平臺的主要風險之一。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對地方融資平臺貸款,地方政府和人大所開具的“擔保函”無效。
不過,監管部門一負責人表示,對于存量貸款,原有的地方政府和人大開具的“擔保函”等不宜完全作廢,但對于增量貸款,銀行需在前述基礎上增加新的規范和要求,需要具備足夠財務實力的擔保主體,追加土地資產、優質企業股權等合法足值的抵質押品。
針對地方債務隱患,匯豐表示,在問題惡化之前,中國仍有很多靈活的方案來對地方債進行重組,但短期內最有可能的解決方案便是賦予地方政府發債的權利,以使其能夠償還銀行貸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