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7-12 01:00:40
繼三個疫苗項目難產后,沃森生物(300142,收盤價59.4元)6月29日又發公告,擬用超募資金7.27億元投資建設玉溪沃森疫苗產業園三期工程項目(以下簡稱玉溪三期項目)。相對上市募投項目中最大的沃森二期擴建項目1.6億元,此次7.27億元的投入堪稱公司上市以來超大筆投入。沃森生物股價能否借這一超大項目打個翻身仗?
7.27億巨資投向新項目上市之初,曾被眾多券商研報稱為“值得一生典藏”、“非賣品”的沃森生物,創下了每股95元的發行高價和133.8倍的發行市盈率。募集資金總額達23.75億元,扣除各項發行費用還余22.22億元。然而,就在上市半年后的5月17日,沃森生物突發公告,三項疫苗投研項目被停。
6月29日沃森生物公告稱,擬用剩余超募資金18.13億元中的7.27億元投資建設玉溪三期項目,主要實施Hib疫苗和系列流腦疫苗原液生產車間的易地新建。其中建設投資69591.85萬元,鋪底流動資金3142.45萬元。項目建設期3年,建設投資進度為:第一年投資60%,第二年投資30%,第三年投資10%。需要注意的是,公司IPO募投的6個項目總計不過4.5億元。
公司預計,玉溪三期項目建成后,將形成各種疫苗產品年生產能力4900萬劑。達產后預計年均銷售收入15.67億元,年均利潤總額5.49億元。
對于疫苗行業未來的前景,公告中也表示,目前全球疫苗行業仍保持高速增長,預計到2013年全球疫苗市場規模將達到360億美元以上,未來幾年國內也將保持15%以上的年增長率。
臨床審批前開建不過,上述項目也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
但在6月29日公告中,《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有這樣一段話,“由于目前公司開發的9價肺炎鏈球菌結合疫苗、23價肺炎鏈球菌多糖疫苗、無細胞百白破+Hib聯合疫苗已申報臨床批件,上述產品都需要實現產業化規模生產,需要建設相應的生產車間和產品生產線。”
既然還在申報臨床批件,公司怎么就開建生產線呢?
就此問題,公司董秘徐可仁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這主要是為節約以后生產線建設周期所需的兩年時間,屆時臨床研究一通過評審,就可以直接申請生產批件的評審,從而節省新產品上市時間。
同時公告還列出了開建玉溪三期項目的另一個原因,玉溪沃森一期工程b型流感嗜血桿菌結合疫苗和凍干A、C群腦膜炎多糖結合疫苗生產車間是按1998版GMP標準建設的,兩個產品生產在2013年12月31日前需達到2010版GMP標準,如在原來基礎上進行GMP升級改造,也需投入大量改造費用,同時停產改造,公司將有接近2年的時間不能向市場提供產品,嚴重影響公司的持續發展,因此擬在三期工程中按2010版GMP標準新建Hib和凍干A、C流腦原液生產車間,建成后現生產產品無縫轉移到新車間生產。
今年2月,在國家藥監局召開的新版GMP貫徹實施會上,明確要求自2011年3月1日起,凡新建藥品生產企業、藥品生產企業新建(改、擴建)車間均應符合新版藥品GMP的要求。現有藥品生產企業血液制品、疫苗、注射劑等無菌藥品的生產,應在2013年12月31日前達到新版藥品GMP要求。未達到新版藥品GMP要求的企業(車間),在上述規定期限后不得繼續生產藥品。
對此,徐可仁向記者表示,“新版藥品GMP的認證,是每個醫藥企業都應該要做到的。這是對制藥企業最起碼的要求。”
私募看淡 券商叫好雖然公司方面信心滿滿,但有私募機構卻認為,玉溪三期項目不確定因素較大。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私募人士指出:“沃森生物制造了一個又一個合作項目,然而到目前為止,很多合作項目終止,如今提出用超募資金投入到疫苗三期工程項目中,這當然是一件好事情。當然,從臨床實驗到最終的市場推廣需要3~5年的時間,這期間存在的不確定因素較多,投資者不要抱太高的預期。”
不過,相比上述私募的謹慎,有券商卻看好玉溪三期項目。
申銀萬國證券分析師婁圣睿指出,公司公告投資建設玉溪三期項目,為后續在研產品產業化做準備,長期來看動力十足。
同時,婁圣睿還表示,“2010版藥典和GMP的頒布實施,不符合標準的企業不得批簽發與生產疫苗產品,疫苗質量標準和生產要求明顯提高,疫苗企業原有的生產設備、技術標準需要升級,投入費用從過去的千萬級上升到億元級別,提高了行業的資金、技術、政策壁壘。”他同時指出,我國的疫苗企業只有通過WHO預認證的產品才有可能進入聯合國疫苗采購計劃。
湘財證券分析師李曉彬表示,“項目總投資7.27億元,設計產能為4900萬劑/年,達產后預計年平均銷售收入15.67億元,年均凈利潤4.67億元,稅后內部收益率為43.34%,包括建設期在內稅后回收期為4.38年,所得稅后凈現值17.50億元,預計只要達到設計產能的19%即可盈虧平衡。總體來看,項目經濟效益較好,具有較強的抗風險能力。由于該項目建設期為三年,預計2015年才能貢獻少量收入,近期對公司業績無影響。”
婁圣睿還表示,公司上市恰逢創業板估值修復,經過半年的調整,目前股價已經具有一定的安全邊際。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