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專欄

每經網首頁 > 專欄 > 正文

譚浩俊:中冶恒通巨虧 誰來擔責?

2011-07-19 01:24:42

譚浩俊

    雖然中冶集團迅速予以回應,并表示沒有遭受中紀委的調查,但是,對投資虧損一事卻沒有否認,只是沒有正面回應到底出現了多大的損失。而從媒體披露的情況看,中冶集團投資唐山恒通出現巨額虧損事件,至少存在五個方面的疑問。

    首先,是不是盲目決策?雖然市場變幻無常,要投資就會有風險。但是,科學投資卻可以有效避免風險,減少失誤。顯然,中冶集團投資唐山恒通出現巨額虧損,絕不是市場變幻莫測所致,而是盲目決策使然。

    據中冶恒通相關人員介紹,中冶集團投資唐山恒通出現巨虧,是因為生產線和生產設備改造沒有能夠完成、債務負擔過重、財務成本過高以及金融危機的影響等。我們不禁要問,難道中冶集團在重組唐山恒通過程中,沒有對相關的問題進行分析和評估嗎?為什么明知債務負擔沉重、財務成本很高、生產線和生產設備改造沒有把握,仍要強行重組呢?

    第二,有沒有盲目擴張?近年來,央企的擴張速度很快,快得讓外界普遍產生了“國進民退”的感覺。從擴張的結果看,雖然資產、規模等都明顯擴大了,但市場競爭力并沒有因此而增強。

    中冶集團在對唐山恒通的資產負債和設備、技術情況沒有充分了解,市場沒有全面分析的情況下,就投資十多億元全面介入恒通集團,以至于從重組恒通集團之日起,就陷入巨額虧損的泥淖,這無疑是一種盲目擴張。如果不是因為出現了巨額虧損、無法生存,還極有可能被中冶集團當作是一次成功的擴張范例。

    第三,是否存在資產轉移和利益輸送的現象?我們注意到,在中冶恒通一虧再虧,虧損額可能高達46億元的情況下,公司的自然人股東——唐山恒通的原實際控制人梁士臣卻過得十分滋潤,在湖北宜昌一下子拿了近5000畝地,計劃投資200億元,形成年產1000萬噸涂鍍板的生產能力。5月18日,該公司剛剛舉行了二期工程投產儀式。

    不得不問的是,梁士臣在與中冶集團的合作過程中是否存在資產轉移和利益輸送的現象呢?為什么一個早已資不抵債企業的實際控制人,搖身一變,竟然能夠投資一個200億元的大項目,其資金從何而來?如果不是資產轉移和利益輸送,是不是典型的空手套白狼?有關方面是否應當介入到梁士臣的宜昌項目中進行調查?

    第四,央企果真“不差錢”?據悉,中冶集團重組唐山恒通是以承債的方式進行的,也就是“零資產”轉讓。現在看來,所謂的“零資產”,實際可能存在巨大的債務“黑洞”。那么,為什么在重組過程中不對資產債務狀況進行評估和調查呢?

    有記者聯系到的一位恒通公司方面人士表示,當時恒通公司的債務情況中冶集團是有了解的,也知道恒通公司早已資不抵債,只不過自恃身為央企,資金雄厚,對于恒通的債務根本不放在眼里。

    我們要問的是,難道“不差錢”就可以不負責嗎?

    第五,誰來擔責?短短的4年時間,就出現了高達46億元的巨額損失,且在重組過程中存在明顯的漏洞,仍然“義無反顧”地進行重組,實在令人無法理解。我們并不認為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不能出現失誤,也不認為所有的并購重組都必須百分之百的成功。但是,中冶集團重組唐山恒通失敗,顯然不是“正常”的行為,而是一次嚴重的決策失誤(在排除沒有個人利益、貪污腐敗現象的情況下)。既然是決策失誤,就必須有人承擔責任,否則,誰還會重視科學決策呢?誰還會維護國家利益呢?國有資產還如何保值增值呢?

    前段時間,國資委頒布《境外資產監管辦法》和  《境外產權管理辦法》,明確央企負責人必須要對海外投資失誤“買單”。在筆者看來,央企在境內投資出現巨額虧損的,也必須有人付出代價。希望有關方面盡快介入,給公眾一個滿意的答復。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

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廣州:020-89660257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