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IPO

每經網首頁 > IPO > 正文

壽險瓶頸或倒逼行業改革

中國證券報 2011-08-10 08:37:23

  個險營銷員增員困難、銀保取消駐點銷售、銀行高息攬儲等因素使壽險業發展遭遇瓶頸,以壽險為主的中國人壽被投資者看淡?;鸲緢箫@示,從季報持倉變動數據來看,僅有中國太保(601601)獲得增持,中國平安(601318)和中國人壽則延續了一季度被減持的勢頭。下半年壽險業務預期仍難有起色,而產險業務繼續充當業績助推器,未來三只利潤結構不同的保險股業績將繼續分化。

  三大保險股走勢欠佳

  7月以來,保險股明顯跑輸大盤。上證綜指同期下跌8.5%,而三只保險股跌幅均超過10%,跌幅最小的中國太保下跌11.1%,中國人壽、中國平安的跌幅則分別達14.5%和15%。

  除去A股低迷壓低保險資金權益類資產投資收益外,中國人壽的下跌主因是壽險業務發展遭遇瓶頸。申銀萬國認為,國壽受銀保新規的影響,銀行渠道保費在5月、6月出現大幅下跌,無論是銀保新單,還是銀保期繳,出現了20%以上的負增長。而一直為中國人壽所倚重的個險業務,雖然首季個險新單增速保持30%以上,但二季度以來,呈疲弱之勢,5月份個險新單保費負增長20.5%,6月份負增長4.0%。由于增員的困難和個險渠道競爭更為激烈,這一壓力將持續。中銀國際報告進一步指出,中國人壽今年全年保費收入增長可能不會高于10%。

  按照申銀萬國的測算,太保壽險6月份及上半年銀保新單保費出現大幅負增長,新業務價值貢獻占比下降。不過,其前6個月累計個險新單保費實現30%以上增長,已經好于同業。

  而平安與此相反。由于銀行渠道占比較小,平安銀保新單保費收入受沖擊較小。據申銀行萬國測算,平安個險新單保費增速上半年同比增長14%左右,未來個險渠道的壓力仍將持續。

  此外,再融資壓力壓制著平安股價。收購深發展(000001)后,平安未來再融資的預期成為機構的主要擔憂。按照華泰聯合的測算數據,深發展2010年末資本充足率為10.2%,換股后平安集團靜態10年償付能力將會從原先197.85%下降至177.25%。“保監會的監管是以150%左右監管的一條紅線,因此,不排除未來平安進行再融資的可能性。”華泰聯合認為。

  產壽險業績分化

  在復雜的內外部形勢下,2011年被認為是保險業困難的一年。保監會日前發布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實現保費8056.6億元,同比增長13%,利潤總額為345.1億元,同比增長15.7%;而財產險實現承保利潤107億元,同比增長1.7倍。這表明產險業務繼續保持盈利高增長,而壽險步入緩慢發展期。

  在壽險方面,受制于個險營銷員增員困難和銀保取消駐點銷售、銀行高息攬儲等因素影響,2011年上半年壽險保費增長顯著放緩。中國太保和中國人壽上半年壽險保費增速分別為11.4%和6.5%,遠低于去年同期的36%和13%。

  相比之下,產險業務仍處于高增長周期。雖然汽車產銷量的低迷對產險保費收入造成一定負面影響,但另一方面,非車險的產險保費收入可能保持了相對較高的增速。

  具體到上市保險公司,在財險方面,太保上半年保費收入322億元,同比增速為19.3%,高于同期行業16.9%的增幅。平安產險更是表現突出,實現保費收入407.34億元,同比增長36%。

  在產險保費繼續高增長的同時,綜合成本率的大幅下降也是產險業利潤高增長的主要原因。申銀萬國認為,太保上半年綜合成本率預計低于93%,全年基本與2010年持平,因此產險利潤將維持高增長,預計平安產險的綜合成本率也在95%左右。

  產壽險的冰火兩重天直接導致了三大上市保險公司的業績分化。由于戰略發展的不同,在保險股里,中國人壽的利潤來源是壽險業務,而中國太保是壽險和產險齊頭并進,而中國平安是一家以保險業務為核心的多元化金融集團。

  數據顯示,一季度中國人壽由于賠付支出同比大增且其缺乏產險業務板塊,盈利結構比較單一,凈利同比下降22%;而受益于產險盈利同比大幅增長,一季度平安、太保凈利同比增長27.7%和22.6%。

  國都證券保險行業研究員鄧婷認為,今年財險盈利應該能維持在高位,而國壽缺乏這一塊業務的強力支撐,再加上壽險業務表現低迷,因此難獲青睞。國都證券預測,國壽中報仍然難以擺脫負增長;平安、太保兩家公司中報的增幅約在25%至30%之間。

  壽險瓶頸或倒逼行業改革

  對于當前壽險行業遭遇的困境,有分析人士認為,個險營銷員增員難、銀保增速放緩,讓急著趕路、拼規模的保險公司得到一個修正的機會,若好好反思,將這些瓶頸化成動力,對行業的發展或是利好。

  東方證券認為,銀保業務確實制約了行業的快速增長,但它實際上扼制的是行業低效率的“病態發展”,當前的銀保渠道也是“雞肋”,棄之也罷。“目前保險公司對銀行渠道的依賴就像"傍大款",以保險公司目前的地位與銀行合作絕對處于劣勢地位,盡管銀行渠道帶來的保費規模增長帶來市場份額的風光,但對利潤的貢獻卻非常弱。”

  此外,在個險業務上,之前營銷靠人海戰術,這對行業發展初期的規模增長十分有利,但從人均產能來看,營銷渠道缺乏效率,而且低端營銷員帶來低端客戶,與保險行業未來鎖定中高端收入人群的戰略定位不符。

  分析人士認為,壽險業務的需求仍在,基本面沒有變化,若保險業能借休整期展開業務結構調整,不重規模重效益,行業發展前景依然可期。

責編 何劍嶺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