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2011-08-11 09:14:57
編者按:近期銀行存單變保單的新聞屢現報端。股市震蕩,險資賬戶收益率不佳,儲戶被“保險”的后遺癥逐步顯現,更令儲戶撓頭的是,就在監管當局三令五申禁止保險人員駐點銀行的規定面前,仍然有些機構充耳不聞,新華保險就是其中之一,兩天全國三地被曝儲戶存款變保單。
陜西咸陽:儲戶建行存款變新華保險保單
家住咸陽市涇陽縣的上官女士,去年9月份到附近的一家銀行存款,可在柜臺外面遇到了一名女子。上官女士說,聽了這名女子的介紹后,她將自己的存款稀里糊涂地買成了一份保險。
上官女士說,他當拿著2萬塊錢到了銀行,準備存成定期,但銀行柜臺外的一名女子卻把她攔住,說可以介紹一種比銀行利息收益更大的存款方式。
于是,上官女士也沒有仔細閱讀合同就簽了字,現場存了3千塊錢。但辦理完業務一段時間后,她才了解清楚自己辦理的并不是存款,而是購買了一份保險,當時那名女子是一家保險公司的銷售人員。
山東武城:“被保險”的養老錢
暑假回山東武城農村老家,鄰居67歲的宋大爺急火火找到我說:“強子,你是學法的,快給大爺出個主意吧!”原來,他存到郵政儲蓄所的9000元養老錢變成了保險,想花錢卻取不出來了。
宋大爺身體不太好,靠種地為生,平時攢點錢就近存到鄉里的郵政儲蓄所,認為銀行安全,老了花著也方便。2010年初,他到儲蓄所辦理轉存手續,本想留出一些零花錢,其余9000元再存定期一年的。可是工作人員勸他說,不如存長期的,利息高,還年年分紅。因為信任銀行,覺得主意錯不了,就像往常一樣,看也沒看,在遞出來的單子上按要求簽了名。可是到了春節前,宋大爺想取出點錢過年時,卻被告知變成了期限10年的保險,到期才能本利分紅一次取出;提前支取就是單方終止合同,要承擔違約責任,滿三年才夠本金。宋大爺說從來就沒想過銀行會辦保險,更不理解存到銀行的錢怎么就變成了保險,不但沒利息,還會越存越少了。越說越煩,越說越氣。
山東濟南:打理財品幌子忽悠儲戶
母先生介紹,去年7月,他的妻子到經十路、營市街交匯口附近一家銀行存款,一進大廳,就有一名女營業員迎上來,告訴她存定期可以獲得更高利息,然后推薦不同種類的理財產品,聲稱這樣存錢比銀行利息高多了,年底還有分紅。母先生的妻子聽從營業員的促銷勸說,存了5000元。后來,母先生才知道妻子被銀行營業廳里的營業員誤導買了保險。
“我妻子買的這款保險是新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的 紅雙喜兩全保險C款分紅型 ,期限是從2010年至2020年,這筆錢存進去要10年之后才 到期 。前5年要連續每年交保費,至于什么時候能全部取出,營業員沒有明確說。我們不愿意每年都交保費,更不愿意把錢壓在里面這么多年,所以想退保,新華人壽方面說還不到期限,現在退保的話,要交納1600元手續費。一共才存了5000元,一年過去了,不但沒見分紅,竟然還要扣1600元手續費,這太離譜了。”
屢闖銀監會紅線
為有效制止存款“變”保險的事件再次發生,銀監會于去年年底下發《中國銀監會關于進一步加強商業銀行代理保險業務合規銷售與風險管理的通知》,通知明確要求,在商業銀行網點直接向客戶銷售保險產品的人員應是持有保險代理從業人員資格證書的銀行銷售人員,不再允許保險公司人員派駐銀行網點。然而,此規定并沒有成為保險人員進駐銀行的“終結”。
盡管銀監會保監會頻出新規,規范銷售,但是仍然有一些保險公司充耳不聞。為什么一些保險公司屢禁屢犯? 對于保險行業來說,銀保渠道是舉足輕重的銷售渠道,其所產生的保費收入在絕大多數公司占據半壁江山。一半的業務比重,讓保險公司對銀行難以割愛,會以一切可能性努力爭取“留守”。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