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8-16 01:24:22
8月14日,獨立經濟學家謝國忠在《亂世降臨》一文中寫到:“全球經濟所面對的結構性問題,無論是西方發達國家在社會福利方面過度開支,還是發展中國家過度依賴出口,在可預見的將來都無法解決。我們正處在一個亂世,而這很可能會持續十年。”
全球經濟真的開啟10年衰退期了嗎?這個衰退期將是怎樣的情景?我們又該如何應對?《每日經濟新聞》將就這些問題展開系列討論。
全球多項經濟數據,正在預警經濟仍將加速下滑。與此呼應,我國全社會用電量增速的下降以及繼續回落的PMI都暗示——中國經濟的腳步亦在放緩。這種共振的破壞力,或將繼續傷害各大經濟體的實體經濟復蘇,而中國經濟,或仍將保持減速的航向。在玫瑰石顧問公司董事、經濟學家謝國忠提出“10年衰退”的理論后,《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于8月15日亦就該話題采訪了謝國忠。
航運指數續跌預警全球經濟世界貿易組織(WTO)今年春季對2011年全球貿易增長的預期為6.5%。鑒于2010年全球貿易飆升14.5%,創下新的紀錄,6.5%的預期并不算差。
然而事實上,今年全球貿易要想達到6.5%的預期目標可能困難重重。
散裝航運運價的晴雨指標——波羅的海干散貨綜合運價指數(BDI)近一兩個月呈現持續下跌趨勢。最新數據顯示,BDI在8月12日收于1287點,較6月底下跌11%。
8月初,該指數在連跌18個交易日后創下逾3個月最低。雖然該指數走勢一直不穩,比如近幾日又反彈了30個點,但今年內已下跌近30%;若與一年前的2500點比較,下降了近50%。與此同時,連走勢較穩定的靈便型船運價指數 (BHSI)亦于今年前7個月下跌16%。
這意味著干散貨船主將經歷更多艱難,甚至是破產,同時或也意味著,全球經濟的衰退已經到來。
交銀國際的一則分析報告稱,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干散貨商品進口國,而由于中國和美國等國經濟增速已出現放緩跡象,因此干散貨運需求在短期內未見樂觀。美國的進出口量均已出現疲軟態勢,上半年出口實際增長8.8%,低于上年同期16.0%的增幅;進口增長8.7%,低于上年同期14.4%的增幅。
而發改委的公告顯示,中國沿海(散貨)運價指數(CCBFI)8月3日為1319點,比6月29日下跌149點。其他資料顯示,今年前7個月,CCBFI同比已下跌6%。
分析人士指出,指數持續低迷的主要原因是船舶過多,船噸過剩;而在市場方面,歐美國家依然債務陰云籠罩,經濟持續低迷,復蘇乏力,貿易需求依然處于低位,活力不足;而國內的銀根收縮調控在繼續,對大宗商品的需求萎縮,致使干散貨運輸市場繼續在低位徘徊,市場承受壓力,運費得不到提振,BDI指數在2011年至今始終不振,前景不明朗。
對于航運業走勢一貫“唱多”的中國遠洋運輸集團董事長魏家福,近日也向媒體透露,因受全球經濟低迷、新船交付快速投放及運價持續低迷三方面因素影響,預計下半年海運市場形勢將比上半年更嚴峻。
旺季不旺 7月用電增速回落最新公布的7月份國內用電量增速有所回落,這對中國這一最大的新興經濟體,是一記警鐘。
國家能源局8月14日發布統計數據顯示,1~7月,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12.2%,環比下降16.2%,降幅1.8個百分點,這已是5月以來今年第三次累計用電總量環比增速出現下降。7月份,全社會用電量4349億千瓦時,同比增11.8%,比6月下降1.2個百分點。
有分析人士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用電量增速回落表明生產或者產能利用率的擴張不夠,可能反映出經濟趨緩,并間接反映出需求端的增長不足。
國網能源研究院副院長胡兆光認為,從用電量數據可以看出,中國經濟增長的速度近來在放緩,但這種波動在可接受的范圍之內,總體增長幅度仍然較高。他預測,今年全年用電量將較去年增長10%左右。另有電力專家介紹,7月份工業用電量數據的回落,反映了當前中國工業增長壓力較大。
主要國家進出口增速放緩反映出全球經濟正在滑坡,采購經理人指數(PMI)普遍下降也證明了這一現象。
上周一公布的7月份中國采購經理人指數從6月份的50.9降至50.7,僅略高出50這個“榮枯線”。匯豐(HSBC)采購經理人指數暗示了更為慘淡的局面———從50.1降到了49.3,這是2009年3月以來的最低值。
國內PPI同比漲幅亦出現回落。7月PPI環比持平,受基期因素影響,同比上漲為7.5%,漲幅有所擴大,市場多預計PPI下滑已成趨勢,據長江證券的分析,需求下滑將使得大宗商品價格回落,未來PMI購進價格指數將繼續下滑,PPI環比將回落。綜合來看,8月PPI同比漲幅將回落至6.9%。
分析人士擔憂,制造業活動放緩將加劇金融市場波動的風險:收入下降造成現金緩沖減少,一旦需求沒有上升,商品制造商可能會陷入信貸困境。
中國經濟減速是“擠泡沫”NBD:您提到,發展中國家通過出口來維持經濟增長也難以為繼,因為地方政府的開支能力受到限制,固定資產投資會放緩。您怎么看中國經濟的未來?謝國忠:中國經濟增速肯定會放緩,貨幣供應量增速已經從20%回到16%,但經濟放慢是一件好事情,對中國是一個契機。在美國加息之前把中國的泡沫調下去,等到美國利率再次回到5%、6%的時候,中國不會出現1996年、1997年那樣的金融危機。對經濟放緩的擔心可能就是就業,怕就業率跟不上,但事實上中國是缺勞工的,很多企業缺人,中國的就業問題是經濟結構的問題。
NBD:像中國這樣的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速放緩或者衰退,對全球經濟的影響有多大?
謝國忠:中國經濟不會衰退,西方福利國家難以為繼則是必然的,是他們自身的經濟模式決定的。在這些國家,2008年后政府的財政和貨幣刺激夸大了經濟復蘇的成績。
新聞鏈接我們處在一個亂世 自2008年以來,全球經濟一直不正常。危機暴露了此前被巨大泡沫掩蓋的結構性問題。各國政府與中央銀行卻沒有著手解決結構性問題,反而試圖用刺激政策復蘇經濟。全球經濟所面對的結構性問題,無論是西方發達國家在社會福利方面過度開支,還是發展中國家過度依賴出口,在可預見的將來都無法解決,因為其政治體系都無法當機立斷。我們正處在一個亂世,而這很可能會持續十年。
西方福利社會難以為繼。但沒有政府敢告訴選民真相。他們試圖發更多的債券蒙混過關,希望通過經濟增長解決問題。不愿或無法面對問題將會導致全球經濟陷入永久性危機。
另一方面,發展中經濟體仍然依賴出口尋求發展。但發展中國家很難再通過向發達國家出售產品來維持經濟增長。
意大利不會破產。ECB不得不購買其債券。日本不會破產,盡管其債務已經是其GDP的225%。等到最后關頭,日本央行將不得不買入日本政府債券。美國政府不會破產。美聯儲將會自覺主動地購買美國國債。21世紀嚴重主權債務危機的解決辦法就是印鈔票。世界正朝著持續高通脹發展。
很多人認為美國政府可以靠印刷鈔票來償還債務,所以不可能違約。但是,投資者收到一文不值的美元與實際破產有什么區別呢?
——節選自謝國忠發表于《新世紀》雜志的《亂世降臨》一文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