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商業精選

每經網首頁 > 商業精選 > 正文

從餐飲業傳奇到信任危機 誰“阻止”了海底撈?

2011-09-06 01:12:43

Default-thumb_head 每經記者  羅倫  發自上海

    兩個月前還是顧客眼中  “人類已經無法阻止”、擁有超五星式服務的海底撈,卻在一夜間“被臥底”,曝光出了讓其美譽度一落千丈的  “勾兌”事件。

    處于風口浪尖的海底撈掌門人張勇在微博中袒露心聲:“這半年,一會捧,一會揍,有點亂,有點難。”

    對同行而言,數年前海底撈已經是業內  “學管理”、“學營銷”、“學服務”的標桿。“不少人感嘆,海底撈完全顛覆了人們對‘服務’的認識。它不僅僅是一家火鍋店的代名詞,它是一種現象。”資深品牌管理專家陳亮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

    不過現在,海底撈遭遇了信任危機。那么,這其中到底是勾兌飲料和湯料行為本身的錯,還是“不能被人類阻止”般瘋狂營銷的錯?海底撈的發展模式能不能復制,或者還需不需要復制……

海底撈的傳奇靠不靠營銷?

    近段時間,“海底撈體”在微博中風行。而聯想投資董事總經理李家慶語出驚人,“這是一群別有用心的人在試圖捧殺海底撈”。

    對此,一直沉默的海底撈創始人張勇在微博中向李家慶表示謝意。8月4日,張勇在微博中表態:“過度關注增加了我們生存的難度。但我們會竭盡全力,努力改進。因為我們除了開火鍋店啥都不會。”

    不幸的是,張勇的擔憂變成了現實。日益泛濫的“海底撈體”讓“臥底”起意應聘海底撈,試圖通過親身體驗,向公眾介紹一個真實的海底撈。臥底記者在文中這樣寫道,“從最初的贊美到后來的惡搞,這種‘海底撈體’真是民眾發自內心的?是不是有專門的團隊在炒作?真實的海底撈,如傳說中的那樣神奇嗎?”

    什么是海底撈  “傳說中的神奇”?《海底撈你學不會》或許可以給出答案。幾個月前,這本書悄無聲息地上市,快速占據了卓越、當當等銷售排行的前列。書中的案例已成為《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進入中國八年來影響最大的案例。一夜間,全國幾乎所有商學院教授都將海底撈案例掛在嘴邊。

    智詢投資公司總經理陳凱告訴記者,“在成為中國餐飲百強前,一些本地人都很少聽說過四川有一家知名火鍋叫‘海底撈’。直到它在京滬兩地紅透半邊天、媒體長篇累牘的報道充斥眾人眼球前,它只在四川簡陽開了一家店。”

    事實上,海底撈的“聲名遠揚”并非這幾個月的事情。對于海底撈的奧秘,在王石為《海》書所寫的序中,他說:“去過他們店的顧客有幾個最直觀的感覺:第一,顧客多,排隊兩個小時去吃上一頓火鍋很常見;第二,服務好,筷子的長度讓人燙不到手,有專門供勺子搭著的鉤;排隊時還有人幫你擦鞋,飯桌上剛準備做手勢,服務員已經心領神會地跑過來了;第三,服務員總是保持微笑。”

    知名企業戰略專家姜汝祥認為,就像當年在家電行業拔得頭籌的海爾,海底撈成功地在餐飲業將一場連鎖火鍋店在口味、品質與價格方面的競爭,轉化為“服務之爭”。

“病毒”式營銷惹的禍?

    “摔得太重是因為爬得太高。”多年來,賓客盈門的海底撈并未走快速擴張的道路。然而,幾個月前,有媒體報道,海底撈年內將在美國開出海外第一家門店。有人不禁質疑,對低調的海底撈,這場聲勢浩大的“病毒”式營銷是否來得過于巧合?

    對此,海底撈公司的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董事長張勇已在微博中表明,“我們很感謝網友的關注和厚愛,但這是網友們的自發行為。”言下之意,否認了“海底撈體”是一場公司的營銷。

    正如上述負責人的謹慎回答,對于此事,海底撈的應對一貫低調。不過,在許多營銷學者看來,正是未能適時、有效地對“病毒”傳播加以管理乃至解釋,才導致當前大相徑庭的品牌形象所造成的“治愈難”。

    8月22日,一篇《記者臥底打工海底撈  骨頭湯和飲料是兌的》的新聞被轉載。據該文稱,日益泛濫的“海底撈體”讓臥底記者起意應聘海底撈,試圖通過親身體驗,向公眾介紹一個真實的海底撈,從而引發“沖兌門”事件。

    當日18時23分,在新浪微博上,對“海底撈勾兌”一共有25256條微博的搜索記錄。記者也發現,在轉發或者評論這些話題的網友許多都曾是“海底撈體”的轉發者,曾經的“圍觀”一時間變成了帶有被欺騙情緒的“攻擊”。誠然,如果食品安全出問題,態度再誠懇,服務再到位,也是不可饒恕的,但“骨湯勾兌”、“沖調飲料”真的罪不可赦嗎?海底撈在官網表示,白味湯鍋、檸檬水及酸梅湯確系勾兌而成,但均由合格資質證明的正規廠家提供原材料,合法、合規、合乎安全。

    “海底撈從來未在宣傳中把勾兌的說成現場熬制,并沒有把沖調的說成鮮榨,并沒有欺騙、欺詐或者不符合實際情況的陳述。”陳凱對記者表示。

    在陳凱看來,輿論之所以沒有辦法接受海底撈的道歉,是因為“傳奇”已經給大家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

    事實上,在“勾兌門”還未被曝光之前,業內就有不少專家對瘋狂傳播的“海底撈體”“敲起了警鐘”。

    上海財經大學市場營銷系教授陳信康曾表示:“不論海底撈是否參與微博上早期流傳的服務口碑性的‘海底撈體’創作,但事情演變到夸張,甚至惡搞與諷刺的失控局面,到了與真實情況不符合的程度,海底撈的營銷部門就應該予以澄清,使得網絡渠道能有效傳播對公司有效的信息,否則當顧客接收到的產品和服務與期望不一致時,就會滿意度降低,影響到海底撈的聲譽。”

    對于眼下海底撈的遭遇,陳亮認為,“或許只能亡羊補牢,期待大眾有一顆理智辨別真偽的慧眼。”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

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廣州:020-89660257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