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9-15 01:07:07
目前房地產行業已經經歷了十年的發展,大多數業內人士認為該行業已進入轉折期。隨著宏觀調控政策的深入,房地產開發商逐漸向商業地產領域延伸。
早起的鳥兒有蟲吃。就在商業地產暗流涌動之時,早期轉型商業的開發商似乎成為了市場轉向的幸運兒。從2006年開始,位于深圳的花樣年(01777,HK)就把開發重心從單純住宅轉向城市綜合體,從而規避了市場調控帶來的不利影響。以至于在業界,花樣年被認為是中小型民營房企轉型商業地產的典型樣板。
今年上半年,花樣年實現合約銷售收入34.05億元,同比增長144%,銷售面積35.123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98%。對此,花樣年集團董事局主席潘軍向記者表示,正是因為花樣年很早就從住宅轉向了商業地產,所以當樓市調控來臨時,公司依然保持上升的勢頭。
但對于一家年銷售收入不到100億元的房企而言,面臨的市場生存壓力和應對政策風險的能力往往不能與“萬保招金”等行業巨頭相比。但正因為如此,船小好調頭的靈活性,在市場風險面前顯得尤為重要。
實際上,對于商業地產的關注,花樣年早有意識。2006年,在分析房地產市場產品結構后,花樣年開始調整并提出了商業地產要占集團開發量30%的目標。到2008年花樣年的金融產品、土地儲備大約有30%~50%調整成為商業地產。花樣年的策略是做高端住宅,并逐步增加商業地產的業務開發比例。在2006年設定的住宅與商業比例是7:3,在減少住宅,加大城市綜合體等商業地產項目之后,目前業務比例已上升至5:5。
據悉,目前花樣年的商業地產項目大多屬于城市綜合體。中報顯示,在2011年上半年的銷售中,花樣年在珠三角、成渝地區、長三角、京津地區八個核心城市17項目中,城市綜合體項目銷售收入大增。截至今年6月底,花樣年城市綜合體項目的銷售收入占上半年整個合約銷售收入的57%。
對于為何要轉型商業地產,潘軍的解釋是:“在調控之前,我們發現行業細分市場,大家對商業地產比如養老地產、旅游地產的需求越來越大,大家對產品和服務細節要求越來越多,我們認為這是一個趨勢。”
據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與其他開發商高比例的持有型商業地產不同,花樣年的商業項目中,很大一部分是被出售。
對此,潘軍表示:“持有的收益沒有銷售收入速度快,在花樣年沒有達到一定規模之前,持有的比例會較小,所以會盡量選擇物業出售。”有業內人士則認為,花樣年資金規模較小,持有型物業需要占用大量資金,選擇物業出售實則是無奈之舉。
對此,花樣年公司方面透露,目前持有商業的比例較小,保持在10%~30%,所以會盡量選擇物業出售。但對地段資源稀缺,租金收入更高、更穩定的商業項目會采取持有經營模式。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