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專欄

每經網首頁 > 專欄 > 正文

余豐慧:四大行存款巨降折射金融業病入膏肓

2011-09-26 00:20:16

Default-thumb_head 余豐慧

    央行數據顯示,8月各金融機構當月人民幣存款增加6962億元,同比少增3736億元。也就是說,9月份半個月時間,僅四大行存款下降的4200億元,就占8月全月新增存款的60.3%,如果加上其他存款類金融機構下降的存款,預計8月份增加的6962億元,到9月上半月已經全部消耗殆盡。以此推算,8月份到9月上半月45天時間,存款比去年同期少增加上萬億元。這折射出當前我國金融業、金融市場已經亂到不能再亂的程度。

    我國金融市場價格已經被嚴重扭曲。資本資金的天性是趨利的,價格牽著資金流動的牛鼻子,巨量存款從銀行流出說明銀行資金價格沒有吸引力。試想,我國長期維持負利率政策并且今年以來負利率逐步擴大,8月份負利率仍維持在2.7個百分點,即:100萬元資金存款到銀行,一年以后名義利息為3.5萬元,而實際利息是-2.7萬元。在社會上沒有投資渠道或者沒有更高資金價格情況下,普通百姓只有無奈將錢存到銀行,如果社會上有更高的資金價格,誰會讓錢躺在銀行等貶值?當前,雖然股市、樓市低迷,但是高利貸市場卻熱火朝天。年息高達70%以上的高利貸市場誘惑力相當大,不但將銀行存款吸引出來,就是股市、樓市資金也經不住誘惑紛紛轉向高利貸市場。此前,有報道稱,鄂爾多斯在京白領紛紛投入到高利貸市場,鄂爾多斯居民對炒股不感興趣,50%以上居民參與民間借貸。正規金融機構資金價格和民間借貸市場價格的嚴重背離和扭曲,是高利貸市場瘋狂的根本原因。

    四大行存款巨降,也折射出中國金融風險已經一觸即發。從民間借貸市場來看,高利貸市場層級多、鏈條長,高達70%甚至100%年息的資金成本,如果最終使用者無法承受,不能歸還本息,高利貸鏈條必將斷裂。江浙地區高利貸市場正在雪崩,高利貸業主和最終借貸人出逃、自殺已經在發生。有機構測算,全國民間借貸保守估計在4萬億~5萬億元,一旦發生風險,其后果不堪設想。

    從銀行等金融機構來看,存款是其主要資金來源,是其賴以放貸等運用資金、實現盈利的基礎,也是其保證支付的主要資金來源。存款巨量下降不但使銀行資金運用和經營受到影響,更重要的是可能發生支付風險。當前,許多銀行都是依靠新增存款來保證存款人到期存款的提取,如果存款增加不了而且還下降,必然造成內部資金緊缺,危及支付是必然的。同時,存款巨量下降又會造成存貸比例超過監管線要求。為了保支付、為了存貸比例監管線要求,銀行等金融機構不得不大肆攬儲甚至高息攬儲,從而加劇金融市場混亂,讓金融風險越來越大。

    四大行存款巨降,還折射出宏觀調控特別是貨幣政策受到嚴重挑戰。無論是利率還是存款準備金率,或者公開市場業務等貨幣政策工具,都是以流動性進入金融機構為發揮作用前提條件的。如果流動性根本不進入金融機構的籠子里而且還從金融機構籠子流出,那么,貨幣政策工具將無能為力。目前,我們正在面臨這種窘境。這是過度使用存款準備金率手段而不動用利率手段造成的結果。

    金融亂象已經在扼殺實體經濟。年息高達70%以上的高利貸市場,讓中小企業無法承受:借,死路一條;不借,也只有等死。中小型房地產企業只有依靠高房價支撐,而支撐高房價的環境已經不在,最終將難逃破產倒閉。受高利貸高利率誘惑,正規金融機構不但直接參與進來,而且正常貸款成本也被采取各種手段抬高,比如上浮利率,讓貸款企業留存存款不能動用、買理財產品、變相投行業務收費以及收取各種手續費等。粗略估計,當前即使在正規金融機構貸款直接和間接成本也在年息10%以上,高于基準利率3~4個百分點。整個社會融資成本的大幅提高,已經使得實體經濟生存異常困難。

    如果再不采取措施,整個金融市場將失去控制。因此,筆者建議,果斷提高銀行存貸款利率,縮小內外資金價格扭曲程度;正規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下決心整頓民間借貸市場,嚴厲打擊高利貸現象;徹底規范擔保公司和小額貸款公司行為,立即將其納入到正規金融機構的監管之內。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

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廣州:020-89660257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