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18 01:12:08
A股市場經歷了大半年的寒冬,券商原本寄予厚望的集合資產管理業務也落到冰點。
每經記者 王硯丹
A股市場經歷了大半年的寒冬,券商原本寄予厚望的集合資產管理業務也落到冰點。
10月13日,銀河證券旗下的銀河金星1號公布三季報,這也是券商集合資產管理業務三季度業績首秀。盡管有頗具聲望的原中信建投首席策略分析師擔任投資主辦人,銀河金星1號依然表現不佳,第三季度虧損4325萬元,凈值下降13.07%。
知名分析師掌舵 仍虧13%
銀河金星1號成立于2009年4月8日,屬于非限定性產品,計劃存續期為五年。其投資目標為“在主動控制風險的前提下,基于管理人對中國經濟發展特征的洞察,投資于中國經濟主導產業中的優勢企業,以期最大限度地分享中國經濟增長的成果,實現集合計劃資產的保值增值目標”。
2010年5月28日起,吳春龍開始擔任金星1號的投資經理。根據相關介紹,吳春龍具有13年證券從業經歷,歷任華夏證券行業分析師、行業研究部經理、中信建投證券投資決策委員會委員、首席策略分析師等職,在業界頗有名氣;2006年還獲得《新財富》最佳策略分析師第5名。
但是面對頹廢的A股市場,吳春龍也沒能夠帶領金星1號在第三季度取得好成績。7~9月,上證指數下跌14.59%,滬深300指數下跌15.20%。金星1號也因此遭受較大損失,單季度虧損高達4325萬元,單位凈值下跌13.07%。年初以來,其單位凈值下跌幅度更是高達15.18%。截至9月30日,金星1號的單位凈值和累計單位凈值分別為0.7737元和0.7997元;資產凈值為2.86億元。
重倉大盤股致虧損嚴重
從三季報可以看出,倉位過重是金星1號業績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自去年四季度開始,金星1號將絕大多數資產都配置為股票。年初時,其股票市值占總資產的比例已經達到89.83%,并且在3月底和6月底都維持在這一水平上附近。三季度,雖然市場環境十分惡劣,但金星1號的股票倉位進一步上升至92.49%。根據產品計劃說明書,其股票倉位上限只能達到95%。
值得一提的是,金星1號在三季度時操作并不多。截至9月30日,金星1號共持有17只股票,市值2.65億元。和三個月前相比,其十大重倉股票的品種和數量基本都沒有發生變化,配置最多的還是大盤股;包括365.84萬股大秦鐵路(601006,收盤價7.50元)、556.43萬股粵電力A(000539,前收盤價4.63元)、271.98萬股中煤能源(601898,收盤價9.13元)、852.31萬股福建高速(600033,收盤價2.79元)、312.4萬股中海發展(600026,收盤價7.21元)、183.57萬股中國石油(601857,收盤價9.92元)等。另外金星1號還持有5.85萬張中海轉債。
由于雞蛋都放在了相似的籃子里,金星1號不得不面對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的命運。根據Wind資訊統計數據,近三個月來,金星1號所持股票多數跌幅在10%以上。最慘的是中化國際 (600500,收盤價8.03元),跌幅高達22.86%;表現最好的是中國石油,不過也較三個月前下跌了6.28%。
正收益產品以貨幣型為主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閱相關統計數據發現,雖然金星1號三季度表現不如人意,但通觀整個券商集合理財市場,其業績依然能夠排到中游水平——三季報券商集合理財產品幾乎全軍覆沒。
Wind資訊統計數據顯示,在目前246只券商集合理財產品中,剔除今年新成立的82只,余下164只中僅有10只年內收益為正;其余154只均出現不同程度虧損,占比高達93.9%,其中有13只虧損超過20%。而取得正收益的理財產品也基本以貨幣型和偏債型為主,無一只偏股型。
在此背景下,投資者對券商集合理財的信任度也下降到了冰點。華泰證券、中銀國際、國信證券旗下甚至有產品因遭遇巨額贖回而清盤。金星1號目前雖離清盤線還很遠,但其三季報顯示,三季度產品總退出份額達到1364.89萬份,總參與份額(即新進份額)僅12.31萬份;截至9月30日,其規模尚有3.70億份,相比兩年前成立時的初始規模16.42億份,金星1號資產規模縮水了77%。
面對未來,金星1號已經顯得頗為謹慎,表示“面對當前罕見而嚴峻的國際國內經濟形勢,試圖對其短期趨勢做出判斷是極為困難的……在市場情緒低迷的形勢下,投資者對市場低估值視而不見,因此中期股票市場趨勢的判斷也非常困難。”
不過仍有券商資管人士對后市持樂觀態度。興業證券資產管理分公司副總監李勁松指出,目前滬深300指數平均市盈率低于2008年1664點的估值,市場估值底部已經形成。“盡管估值底部不等于市場底部,但估值底部的形成必然孵化中期投資機會。未來中國經濟的推動力主要來自消費和投資,其中投資將不同于傳統的投資,主要是高效投資和新興產業的投資。而估值底部將為券商集合理財提供建倉的好時機。”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
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廣州:020-89660257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