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機構

每經網首頁 > 機構 > 正文

金融IC卡發卡量已超1800萬明年全面展開移動支付標準制定

2011-11-11 01:24:56

Default-thumb_head 每經記者  萬敏  發自北京

    11月10日清晨,北京氣溫微寒,而北京華融大廈三層會議室內的氣氛已經變得火熱。包括央行、工信部、中國銀聯、數十家商業銀行和設備廠商的參會代表將對中國金融IC卡事業的關注、關心、還有些許疑問,都凝聚在了這場討論里。他們將影響中國金融IC卡的未來發展。

國有大行占發卡先機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助理李東榮會上表示,截至目前,全國已累計發行金融IC卡1800余萬張。隨后中國人民銀行科技司巡視員、金融IC卡推進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李曉楓透露,截至2011年三季度末,全國累計發行金融IC卡最多的前三位發卡行分別是工商銀行(601398,SH)、中國銀行(601988,SH)和建設銀行(601939,SH)。其中工行發行1586萬張,占全國總量的87.4%。中行累計發行123萬張,占全國總量的6.8%,建行累計發行96萬張,占5.3%。

    李曉楓表示,“根據各商業銀行的預計,預計到2011年底累計全國的金融IC卡達到2840萬張,也許會超過3000萬張。”

    據李曉楓在會議現場展示的數據,截至到目前,25家商業銀行向人民銀行先后提交了發卡的技術標準符合性和安全性的審核申請,其中14家商業銀行已經獲得了批復。“從商業銀行提交申請和批復來看,大行整體先行的要求達到了,北京銀行(601169,SH)、上海銀行等城市商業銀行其次,股份制銀行落后。”

    他認為,導致股份制銀行發行金融IC卡進度落后的原因在于,一方面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及城市銀行具備較好的資源優勢,另外一方面磁條卡時期跑馬圈地的發展模式現在出現了轉變。“股份制銀行應該加快轉變發展思路,通過市場化的經營模式和創新的商業模式,不斷適應和滿足金融IC卡時代對銀行卡產業發展的需求。”

    有業內人士指出,或許股份制銀行的遲疑是有原因的。一張芯片卡的成本是傳統磁條卡的10倍左右,再加上受理環境和終端設備的改造,銀行的成本壓力較大。對此,中國工商銀行副行長李曉鵬就以個人立場提出了他的建議,他希望政府有關部門能夠合理地平衡好商業銀行和客戶在發展IC卡方面成本和利潤之間的關系。“我們會在前期做大量的投入而這個時候沒有任何回報。”他認為沒有平衡好這個關系,金融IC卡的發展會遇到很大的阻力。

受理環境改造打開局面

    央行在3月份下發的《中國人民銀行關于推進金融IC卡應用工作的意見》中要求,在今年6月底前直聯POS(銷售點終端)能夠受理金融IC卡,全國性商業銀行布放的間聯POS、ATM需要在2011年底和2012年底受理金融IC卡,2013年起實現所有受理銀行卡的聯網通用終端都能夠受理金融IC卡。

    李曉楓透露,根據2011年聯通通用專項的檢查結果,截至8月31日全國的POS終端總量約為356.7萬臺,完成改造率78.4%左右。各商業銀行已累計布放ATM終端25.9萬臺,完成接觸式改造10.9萬臺,改造完成率為42.2%。并且,中國銀聯布放終端已全部完成改造。

    中國銀聯總裁許羅德表示,隨著銀聯卡的國際化,在金融IC卡受理方面也要提出一個方案,特別是在歐洲,芯片卡受理已經成為常態,處理好這方面的工作是下一步很重要的工作。

    交通銀行(601328,SH)行長牛錫明表示,該行今年下半年起所有新布放的收單設備都支持金融IC卡,所有存量設備都在全行范圍內緊鑼密鼓地加以改造,在有快速小額支付的場所配置非接觸性讀卡器。

    李曉鵬也表示,截至今年的9月底,工商銀行全行有96%的ATM設備可支持受理金融IC卡,同時工商銀行的網點配備了雙界面的讀卡器8萬多臺。

    此外,李曉楓還表示明年人民銀行將全面展開移動支付的遠程和近場標準制定工作,他透露移動支付的遠程標準已經進入金融標準化委員會的流程,下一步將聯合各商業銀行、中國銀聯,以及具有牌照的第三方非金融支付機構來探討移動支付的近場標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

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廣州:020-89660257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