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1-12-23 09:32:09
每經記者 羅倫 發自上海
12月,適逢商務部出臺《藥品流通行業“十二五”規劃》6個月,國內醫藥流通行業變革開始逐步走向縱深,境內、入境并購持續走強,醫藥巨頭的海外擴張步伐仍在加速。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日前從德勤獲悉,在“十二五”規劃以及老齡化、財富轉移和城市化人口的驅動下,中國有望在十年內成為全球第二大生命科學與醫療市場,專利藥、OTC和仿制藥均有廣闊前景,跨國和本地企業對及時擴大市場份額和優化銷售渠道的迫切需求顯著推動行業并購活動。
“中國的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和‘十二五’規劃對醫藥市場具有重大影響,不僅有助于建立基本醫藥衛生制度,而且將提升醫療衛生整體消費,促進市場整合,平衡中國中西部地區醫藥發展及鼓勵研發和創新。”德勤中國生命科學與醫療行業全國領導人吳蘋表示。
并購交易持續活躍
“目前全國醫藥行業有5600多家企業,以及超過16000家的醫藥經銷商和連鎖零售企業。行業整合活動將繼續推動中國醫藥行業的并購交易。”吳蘋指出,2008年的醫藥行業并購交易數量增長至10宗,2009年小幅下滑至6宗,2010年又上升至12宗。此外,平均交易規模也從2005年的3860萬美元上升至2011年上半年的1.136億美元。
根據該公司的新報告《新時代:中國醫藥市場機遇無限》稱,醫藥行業國內并購交易量于2005年下半年開始穩步增長,共完成7宗交易,價值8200萬美元,2008年下半年完成9宗交易,價值1.73億美元,實現穩步增長。2009年,完成21宗交易。2010年,境內并購進入新階段,共完成36宗交易,較2009年同比增長71%。2011年,整合型交易的強勁勢頭有望持續,上半年完成交易16宗,略低于上一年同期的19宗。
其中,推動投資增長主要包括上海醫藥集團、國藥集團和哈藥集團等。例如,上海醫藥集團,中國醫藥生產與銷售的上市企業,以一己之力促升2009年的投資額:上海醫藥集團投資額為12億美元,而同年下半年累計投資額為16億美元。
此外,統計顯示,企業間兼并收購瓜分蛋糕趨勢明顯。2005年至2011年上半年,企業投資交易量占全部并購交易(36宗)的近84%,與之相比,私募股權投資者僅占16%(7宗)。就交易額而言,這種趨勢愈加明顯:企業投資者的交易額(22億美元)占并購交易總額的89%,私募股權投資者的交易額(2.62億美元)占11%。
與此同時,大量入境投資注入國內的醫藥企業,其目的不僅在于搶占市場份額,更在于利用國內病患參與臨床試驗的意愿較高及中國的監管和金融激勵機制展開本地研發。
中企將放眼海外
盡管我國醫藥行業境內、入境并購交易持續走強,但中國企業收購國外目標的交易卻寥寥無幾。德勤認為,整合后的企業必將放眼海外市場。
根據上述公司數據顯示,2005年,平均交易額為3,860萬美元,2011年上半年上升至1.136億美元——搶眼的交易額與境內交易較低的平均交易額(2005年1400萬美元,2011年上半年8500萬美元)形成鮮明對比。這也表明國外企業擁有更大的經濟影響力和擴張野心,能夠在較分散的中國本地企業中進行真正的大手筆并購。
但研究認為,未來擁有巨額并購資金的醫藥企業、對醫療設備制造企業情有獨鐘的私募股權公司以及合同研發組織,很可能成為中國生命科學與醫療行業潛在的并購推動力量。大批潛在的境外交易將由資金雄厚的中國本土醫藥巨頭發起,如國藥集團和上海醫藥集團。上海復星醫藥集團(Fosun)、南京奧賽康藥業和國有企業重慶醫藥等競爭對手紛紛尋求上市,并明確表示將部分上市收益用于進一步并購。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亞洲兩個人口大國,中國和印度在醫藥市場上是不折不扣的競爭對手。2007-2010年間,大中華區占亞洲醫藥并購活動的32%,印度占31%,但兩國間至今尚無真正意義上的跨境并購交易。
不過,這并不表明不存在機會,只是由于兩國忙于國內市場成熟化建設,導致企業無暇尋覓海外(尤其是類似市場)具有吸引力的資產。隨著兩國市場醫藥領軍企業實力雄厚,預計將開始在對方市場獵尋技術和建立品牌。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