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2-02-02 23:49:32
每經記者 陳舒揚 北京電
工信部網站2日發布2011年我國電子信息產品進出口情況,數據顯示2011年電子信息產品進出口總額11292.3億美元,同比增長11.5%,占全國外貿總額的31.0%,比上年下降3.1個百分點。
其中,出口6612.0億美元,同比增長11.9%,占全國外貿出口額的34.8%,對全國外貿出口增長貢獻率達21.9%。
從月度走勢看,受上年基數逐步走高影響,總體呈前高后低態勢,特別是9月份后,出口增速連續低于10%。進口4680.3億美元,同比增長11.0%,占全國外貿進口額的26.8%,對全國外貿進口增長的貢獻率為13.3%。
從地區看,2011年電子產品出口額前五位省市為廣東、江蘇、上海、浙江和山東,出口額同比增長13.5%、3.2%、9.7%、10.7%和-7.6%。廣東出口增長相對突出,其余四省市出口增速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中西部一些省市電子信息產品出口增勢突出,重慶、河南、四川同比分別增長646.8%、724.5%和193.8%。
電子信息產品進口額前五位省市為廣東、江蘇、上海、北京、天津,進口額分別達到1843.4、942.7、760.1、214.8和169.5億美元。
家電與計算機行業出口增長緩慢
2011年電子元件、電子器件行業出口增長相對平穩,出口額分別達到881.4和757.0億美元,同比增長15.3%和11.0%,增速均在10%以上。在整機行業中,家電與計算機行業出口增長緩慢,出口額分別為946.2和2293.9億美元,同比增長7.9%和5.6%,增速低于全行業平均水平4.0和6.3個百分點;通信設備行業保持較快增長,出口額1300.2億美元,同比增長26.6%,增速高于全行業平均水平14.7個百分點。出口金額前三名產品為:筆記本電腦747.1億美元,增長13.0%;手機420.7億美元,增長32.8%;集成電路234.9億美元,增長9.3%。
進口方面,電子元器件和計算機產品仍占主要地位。全年電子元件產品進口960.4億美元,增長5.5%;電子器件產品進口1955.6億美元,同比增長8.4%;計算機類產品進口602.3億美元,增長2.1%。
對歐美出口形勢低迷,對新興市場出口增長較快
2011年下半年以來,歐美發達國家受各方面不利因素影響,經濟增長緩慢,我對歐美國家電子信息產品出口形勢相對低迷。對美國和英國出口1259.2和121.2億美元,同比增長9.5%和0.7%,分別低于平均水平2.4和11.2個百分點;對德國、法國、波蘭和西班牙等國出口呈下降態勢,出口額分別為279.7、96.5、40.7和38.2億美元,同比下降1.6%、5.5%、4.9%和16.0%。
對亞洲地區和新興市場出口增長較快。對香港地區出口電子信息產品1597.5億美元,同比增長15.5%;對日本出口455.6億美元,同比增長16.2%;對韓國出口295.4億美元,同比增長10.5%;對臺灣出口163.7億美元,同比增長10.8%。此外,對巴西、俄羅斯等新興市場國家出口快速增長,出口額分別為101.5和79.0億美元,同比增長17.0%和23.4%。
加工貿易出口比重下降 內資企業出口比重提升
2011年,全年一般貿易出口1194.7億美元,同比增長22.3%,增速比行業平均水平高10.4個百分點,占行業比重(18.1%)比去年同期提高1.6個百分點。來、進料加工貿易出口額分別為500.6和4492.1億美元,同比增長-12.4%和11.7%,增速低于行業平均水平24.3和0.2個百分點,加工貿易出口比重為75.5%,比去年同期下降2.2個百分點。
進口方面,進料加工貿易進口2149.8億美元,同比增長14.8%,占比45.9%;來料加工貿易進口445.2億美元,同比下降17.1%,占比9.5%;一般貿易進口1114.7億美元,同比增長17.0%,占比23.8%。
2011年外商獨資企業出口4290.4億美元,增長12.2%;中外合資企業出口1022.2億美元,增長5.4%,增速低于平均水平6.5個百分點;中外合作企業出口61.6億美元,增長7.5%,增速低于平均水平4.4個百分點。內資企業出口1237.7億美元,比重達到18.7%,比去年同期提高0.8個百分點。其中,民營企業出口增勢突出,出口額693.2億美元,同比增長33.2%,高于出口平均增速21.3個百分點。
進口方面,外商獨資企業進口2935.3億美元,同比增長9.4%;中外合資企業進口741.4億美元,同比增長8.6%;中外合作企業進口9.5億美元,同比下滑22.7%;民營、國有和集體企業分別進口569.4、382.0和42.3億美元,同比增長34.7%、5.5%和-17.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