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評論

每經網首頁 > 評論 > 正文

曾春光:如何看跨國公司從華“戰略性撤退”

2012-02-08 02:08:55

每經編輯 曾春光    

曾春光

從百思買到芭比娃娃,從百事中國到達能、雀巢,數家跨國公司正在收縮在中國的陣線。部分跨國公司的撤離,折射出中國經濟環境發生的變化盡管有著誘人的機遇,但已經不再是原來的“新興市場”,相對過去依靠便宜地價、廉價勞力、優惠政策吸引外企的時代,如今的企業運營環境日漸艱難,他們必須要面對本土企業的強勁挑戰和政府的嚴格監管。

跨國公司投資對一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作用有目共睹。中國改革開放后,特別是1993年以來,世界著名跨國公司紛紛投資中國,在中國展開了大規模、系統化的投資,對中國產業結構調整、進出口貿易、就業人才培養、發展經濟、提高就業、改善民眾生活水平等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當然,中國政府在政策上對跨國公司投資予以傾斜,并在諸多方面給予跨國公司優惠和照顧,采取諸如“特事特辦”等超國民待遇措施。

然而,雖然數量眾多,但對于擇業者來說,跨國公司的吸引力正在下降。對于那些具有雙語能力、跨文化背景、在國內外工商界應付自如、游刃有余的中國籍高級人才來說,跨國公司的吸引力也在逐步下降。中國本土企業近年來發展勢頭迅猛,相比一些跨國公司同行,他們更具成長性。一些本土企業不但能付得起、甚至還會比跨國公司開出更高的價碼來吸引本地高級人才;他們在流程上更具靈活性,對人才的吸引力開始超過跨國公司。

自2009年以來,在全球經濟衰退中最快復蘇的中國經濟,使國家自信空前增加,隨之而來的是國有企業及少數大型民營企業資金及話語權增強。這在客觀上迫使跨國公司轉變其在中國經濟中所扮演的角色。在這個過程中,跨國公司的種種先天優勢也在競爭中被削弱:虎視眈眈的本土企業在成本控制、營銷手段等技巧上逐步靠近,消費者不再一味崇尚洋品牌,而是一定程度上認同本土品牌;在華跨國公司在渠道等方面對本土資源極為依賴。

有專家認為,目前跨國公司在中國存在兩個明顯的競爭劣勢:全球化的運作及管理模式導致跨國公司在中國市場的反應滯后;成本的居高不下。而國內的企業則存在三個有利因素:跨國公司全球化戰略使國內企業可能在局部細分市場內創造整體的競爭優勢;跨國公司相對于國內企業在人才方面的競爭優勢在減小;跨國公司的資金優勢隨著國內企業多年的經濟積累以及融資渠道的改善而逐步減弱。

傳統優勢的喪失,讓在中國開展業務的跨國公司巨頭憂心不已。一方面,政策準入門檻的提高和優惠政策取消帶來的成本變動,讓跨國公司在中國的經營比以前更為艱難。另一方面,中國本土企業悄然崛起帶來的強勁挑戰,也是跨國公司面對的新問題。跨國公司如果不能調整在中國的前進步態,類似百思買、美泰、達能和仙霸玩具在中國的調整和撤退,將成為越來越多跨國公司的翻版。

時代在變,而跨國公司變化不大,又失去了政策優勢,在中國不式微才怪。若仍舊不舍得從自身找原因,“戰略性撤退”甚至倒閉恐怕也只是早晚的事。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這其實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符合規律的事。同樣,作為本土企業,跨國公司“戰略性撤退”的事實也在為我們敲響警鐘,想要維護企業的輝煌,應當抓住跨國公司全球戰略調整的時機,決不能等、靠、要“特殊政策”,只有自身不斷創新,才能在市場上站穩腳跟,才能發展得風生水起。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