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評論

每經網首頁 > 評論 > 正文

中國經濟在“慢剎車”急停風險仍存

2012-02-10 01:18:18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胡健    

每經記者 胡健

話題緣起

2月9日,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我國1月份CPI同比增速為4.5%,比去年12月數值反彈0.4個百分點,CPI也就此結束長達5個月的下降態勢。月初公布的PMI數據則表明,中國經濟景氣程度已經連續兩個月反彈,而且堅挺在50%以上,去年底市場普遍蔓延的悲觀情緒,開始有所好轉。

但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周中發布報告稱,2012年中國全年將實現8.25%的經濟增速,比去年9月份的預測下調了0.8個百分點。報告認為,投資與消費的拉動作用依然強勁,出口對這一增速的貢獻率將進一步下降。

從目前來看,各界對中國經濟處于軟著陸軌道已無大分歧,但2012年作為“十二五”承上啟下之年,似乎不確定性還要甚于去年,中國GDP今年走勢如何?哪些領域蘊含使中國經濟急停的風險?該采取何種策略應對?存準率為何在去年底下降一次后便再無動作?針對上述疑問,《每日經濟新聞》邀請兩位經濟學家為大家解答。GDP增速或是前低后高

NBD:GDP增速在經歷去年連續四個季度下降之后,今年會劃出怎樣的軌跡?

孫立堅:從現在各方面條件來看,最理想的狀況就是前低后高,可能前兩個季度GDP增速低一些,后兩個季度能夠有所反彈;一季度經濟出現谷底,二季度就開始反彈的可能性比較低。因為我們國家經濟正處于結構調整階段,對經濟高增速的訴求在降低,目前流動性過剩的問題并沒有得到根治,在這個背景下,寄希望于放寬流動性或者大規模投資并不太可能。此外,中國經濟現在與世界經濟是聯動的,外部環境的回暖也尚需時日,所以,一季度后便開始反彈是最為樂觀的判斷,今年經濟增長能保持穩定就很不錯了,估計增速在8%~8.5%。

劉元春:總的來說,今年中國經濟和去年相比還是會呈現一個緩慢下行的態勢,但從GDP增速看,前兩個季度會延續去年連續四個季度下跌的態勢,第三季度隨著政策效應顯現以及外部環境轉好,增速會有所上升。

NBD:中國經濟應該正處在一個慢剎車的狀態,硬著陸的可能性還會有嗎?

孫立堅:我認同慢剎車的說法,但是中國經濟不會出現硬著陸,主要原因在于中國的經濟資源不完全掌握在市場中,很大一部分是掌握在政府手中的,一旦經濟出現硬著陸苗頭,政府完全有能力通過財政以及投資等手段挽救經濟,比如來一輪類似2008年的大投資。當然,這只是假設,按照現在經濟的發展狀況,我認為無論是季度GDP,還是全年GDP,增速都不太會低于8%。

劉元春:基本面沒有變動,下行基本可控,中國經濟目前不存在硬著陸的理由,中國本身的發展空間就非常大,從最近公布的各省GDP來看,中西部經濟雖然總量小于東部,但是卻在高速增長中,中國經濟的政策調整空間也很大。如果再細化來看,雖然房地產看似非常脆弱,但是沒有全面崩盤的可能,而在金融風險把控上,不僅存量數字不錯,四大資產負債表的健康狀況也良好。

出口和樓市是風險源

NBD:龍年伊始,股市低位震蕩,市場在擔心經濟的哪些急停風險?

孫立堅:正常狀態下,中國經濟急停風險還是比較小的,但是現在出口和房地產無疑是兩大風險點。

從出口來看,雖然新興市場發展得也很好,但是歐美的經濟狀況確實值得擔心。因為出口對經濟的拉動主要是看市場規模,而不是看市場覆蓋面,如果歐美消費規模出現萎縮,中國傳統的出口強勢產業將會受到很大打擊,即便是新興市場發力,其實可能性也比較小,因為以亞洲市場為代表新興國家基本也屬于投資導向型,而不是消費導向型,我覺得中國出口企業很可能面臨生產落不了地,缺乏市場承接的隱患。

房地產投資對經濟的影響有滯后性,自調控收緊以后,其實去年并沒有對中國經濟造成太大的影響,但是今年恐怕會實實在在影響到經濟增長數據。

劉元春:如果說房地產和出口對中國經濟的負面影響是主因的話,我還要提醒一個藏在深處的風險,那就是投資放緩之后,社會總需求和總供給可能會出現不平衡,這個不平衡或許會影響到經濟運行。

2011年在三大需求與三大產業持續回暖的作用下,GDP增速逐季回落,潛在GDP缺口由正轉負,趨勢性的經濟回落已經形成,這已經說明中國經濟復蘇步入疲軟期,宏觀經濟沒有步入全面擴張階段,投資進一步萎縮可能會令經濟更加疲軟。

如果一季度對歐盟出口情況很差,而財政政策的積極效應沒有及時顯現的話,那么GDP增速可能會跌至8%左右。

NBD:站在另一個角度看問題,中國經濟下行或許有主動調控的結果,怎么看這個問題?

孫立堅:經濟增速放慢與國家主動調控的確有直接關聯,那些污染環境以及附加值較低的產業正在逐步退出,但我認為,這其中可能會增加經濟風險。

有人十分不理解這一觀點,但是通過我的調研發現,那些低端產業雖然在退出經濟舞臺,但是相應資本卻并沒有真正進入高端產業,而是進入了虛擬經濟。2011年出現的民間借貸泛濫就是最好的例子,包括很多國企也將大筆錢投入了房地產行業。

現在民營企業和國企對高端產業的趨之若鶩,很大程度上是希望獲得廉價土地和低息成本,然后進入虛擬經濟套利,通過“以錢養錢”的辦法賺取利差,這才是他們眼中的“快車道”。

防下行 穩出口和投資

NBD:政策應對中,首先是房地產政策的走向,今年中期國家會因為刺激經濟而放松房地產調控嗎?

劉元春:本輪房地產的深度調整在本質上是政策調控的產物,屬于經營策略與價格調整為核心,它不屬于資產負債惡化型的調整,因此不會引發系統性風險和全面拋售,更不會引起中國經濟的硬著陸。

從目前的情況,首套房利率已經部分開始出現松動,地方上也表現出放松調控的意愿,但是反過來說,保障房建設投資和政策力度加碼將會抑制房產調控的松動。財政部近日發文件側重強調對保障房建設的資金支持,支持保障房建設將會減少購房者對商品房的需求,從而抑制商品房投資,而且保障房建設也是平衡房產調控對經濟產生負面作用的杠桿。我認為,在保障房建設如火如荼而且有所成效的背景下,房地產的一系列調控政策還會延續。

NBD:最近高層頻頻提及“穩出口”和“穩投資”,這兩者該如何把握?

孫立堅:從大方向上來說,為什么股市經常出現一漲一跌的震蕩,這說明中國經濟正處于一個負面思維局面中,類似日本衰退十年時的情況。目前經濟缺乏亮點,在房地產受到調控后,錢一窩蜂似的涌入虛擬經濟,老百姓覺得干什么都不賺錢,所以股市才會低位震蕩,經濟信心才會悲觀。

如果從改變居民負面思維這個角度出發,穩出口和穩投資的路徑就非常清楚了。當企業有競爭能力時,政府要予以支持,不能壓抑出口;在經濟復蘇缺乏動力時,我們國家出現順差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因為我們仍然處在資本的原始積累階段,居民更喜歡投資而不是消費,不要過多理會國際上質疑和否定中國的聲音。

在投資一端,需要政府去引導,結合民營企業實際的人才和資本能力,幫助資本從虛擬經濟回歸實體經濟。穩投資十分必要,因為中國目前的情況依然是“政府投資到哪里,居民消費就跟到哪里”。我曾經開玩笑地說,如果計算不開發票的消費,真正居民的消費并不會有多少,所以提振消費也要從提振投資開始做起。

NBD:現在最火熱的話題就是存準率的調整,為什么經濟有惡化苗頭,而央行卻不調存準率?

孫立堅:按照我的分析,央行可能是這樣考慮:中國實體經濟還并不是很扎實,它害怕一旦放錢進入市場,這些錢很快又會流向房地產市場和股市,而不是真正進入產業。所以央行的做法是通過發行央票回籠資金,再通過銀行將這些錢與產業相對接,實施定向寬松政策。這種做法我是支持的。

但是從長遠來看,今年肯定需要下調存準率,這主要是從國際市場角度考量,全球發達國家都在“放水”,日本、歐盟和美國更是如此,他們是國際貨幣,會漫到我們國家來,我們需要依靠下調存準率,增大市場流動性去對沖這種影響。

劉元春:1月份的CPI增速為4.5%,多少有些超乎預期,這也會直接影響存準率下調的周期。在通脹仍然比較高的時候,央行可能考慮貨幣政策會更多從“控風險”和“去泡沫化”出發,公開市場動作頻繁,1月信貸可能會超過8000億元,這都是流動性改善的標志。我的觀點是,如果央行能夠用其他手段去供給市場流動性,下調存準率不會是第一選擇。

結束語:1月份經濟數據還沒有全面公布,但宏觀基本面已然是迷霧重重,今年前兩個月的同比數據都會受到季節性影響,更為形勢與投資的判斷增加一重不確定性,但通過兩位專家的分析,我們不難發現,經濟向下的趨勢幾乎沒有改變的可能,而嶄新的經濟增長點在虛擬經濟和房地產都偃旗息鼓后還尚未嶄露頭角,在這個基礎上,決策層在調控時可能會更多偏向風險把控,嚴防硬著陸可能,而投資者則需要緊繃“慎重”這根弦。

對話記者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胡健

對話嘉賓

孫立堅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

劉元春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