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2-15 01:16:39
由于擔保業務高風險和低收益的不對稱,一部分民營擔保機構并不愿大規模展開擔保業務,而是紛紛涉足其他領域運作資金,以致擔保行業事故頻發。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張明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張明 發自北京
據相關消息,華鼎擔保及中擔擔保實際控制人陳奕標近日對外稱,兩家擔保公司的資金鏈緊張源于參與了一些企業過橋貸款業務,并對中擔擔保目前曝出的違規操作案例保持沉默。然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調查發現,中擔擔保的違規操作在行業內并不鮮見。由于擔保業務高風險和低收益的不對稱,一部分民營擔保機構并不愿大規模展開擔保業務,而是紛紛涉足其他領域運作資金,以致擔保行業事故頻發。
變相吸儲普遍
“企業沒有固定的理財產品,但是可以通過借貸的形式來進行投融資。”山東一家知名擔保公司負責人張藝萍表示,所謂的投融資就是一種私底下的企業間借貸行為。借款方需要有一定的資產抵押,而貸款方的收益會遠高于銀行貸款。
張藝萍告訴記者,該公司在全國的營業點有70多個,借貸金額的門檻是100萬,上限為5000萬。目前,月利息為一分半(即年利率18%)。如果資金量大的情況下,利息還可以再談。
“盡管有的擔保公司能給出的利息更高,但是我們公司風險低一些,并有資產來抵押和較高的信譽保證。所以,有資金的話可以考慮一下合作。”張藝萍說。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經過調查發現,山東這家擔保公司吸收資金的行為在行業內普遍存在,并具有了一定的隱蔽性。有的公司發行理財產品、有的公司使用個人借貸,甚至部分公司借道股權融資。
擔保機構無奈
“目前,在北京100多家拿到擔保牌照的擔保公司中,以擔保業務為主營業務的公司僅20多家,更多的公司都在開展一些其他領域業務。”北京一家擔保公司負責人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不過這一數據并未有官方證實。他同時表示,貸款企業往往也會有各方面需求,更傾向于綜合性的業務。
據該人士透露,由于銀行對擔保公司有一個認可度,目前擔保行業內的業務分布較為集中,而小型擔保公司生存可能更困難一些。“去年,監管層對擔保行業的業務進行了限制,使擔保業務經營的壓力驟然增大,不少長期混跡在擔保行業的公司都被迫轉型了。”
中擔擔保的部門負責人曾在事發后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民營擔保公司存在很多的無奈,風險與收益、客戶與業務都需要一個平衡。
事實上,中擔擔保這樣一個在北京具有一定實力的擔保公司尚且如此,其他小的擔保公司生存情況可見一斑。“擔保行業的客戶都是銀行篩選下來的企業,機構會承擔比較高的風險,但是收益最低。”北京某外資擔保機構高管對記者表示,行業的毛利率可以達到30%,但是凈利潤的平均水平卻不高,這也要看公司對風險的控制和經營成本的把控。
按照2010年3月銀監會等七部委發布的《融資性擔保公司管理暫行辦法》規定,融資性擔保公司的融資性擔保責任余額不得超過其凈資產的10倍。某擔保公司高管表示,擔保公司跟銀行簽訂協議,存100萬保證金在銀行,就可以獲得500萬元~1000萬元的授信。
上述擔保公司高管稱,融資性擔保業務盈利情況都不是很好,總量做到4億~5億元以上的擔保公司才能夠盈利。因此,小的擔保公司面臨盈利的壓力,也只能“頂風作案”,經營違規業務。
“中擔事件對行業的沖擊很大,但業內更希望通過這件事情,能夠讓擔保行業向良性方向發展,而不是毀了這個行業。”該高管認為,大部分的中小企業融資仍需要依靠擔保公司。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