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基金

每經網首頁 > 基金 > 正文

基金發行減速 開源節流激勵留人

2012-02-17 01:36:19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支玉香 發自深圳    

每經記者 支玉香 發自深圳

一年之計在于春。萬物生發之機,基金公司也是躊躇滿志,對新的一年提出了新的計劃、制定了新的目標。

和去年新基金發行戰場的廝殺相比,今年新基金發行或將降溫。不少基金公司明確提出降低了發行節奏,開展老基金持續營銷的計劃。此外,也有基金公司表示,今年證監會或將試水基金公司員工持股計劃,或共同投資計劃,將制定有激勵制度的薪酬考核體系。

高速發行模式或將不再

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的一家基金公司市場部負責人坦言,“2010年年底,有媒體報道2011年新基金申報通道放寬,預計我們公司將要發行新基金12只,這根本不太可能。今年我們沒有太明確的計劃一定要發幾只,還要看市場行情,但是應該不如2011年發行數量多。”

深圳另外一家基金公司相關人士則向記者表示,從完善產品線出發,今年大約發2~3只產品,應該是以固定收益為主。

“新產品密集發行,產品之間的同質化進一步加劇。經過兩年多的基金快速擴容,基金公司和銷售渠道不堪重負,基金業已經開始反思,謀求創新,思考新方向。我們預計未來產品首發市場的壓力將有所緩解,同業將花更大力氣在產品創新和持續營銷上面。在滿足市場多樣需求上投入努力,為行業帶來有效的存量需求,穩定基金規模。”長城基金告訴記者。

寶盈基金總經理汪欽則提出,今年力爭推出5~6只新產品,其中公募基金2~3只,專戶產品3只。不追求發行數量,力求提高發行質量。條件允許的話,計劃發行2只新基金,力求首發規模20億元,保有規模10億元。

另外,長城基金認為,隨著投資人日趨年輕化以及網絡的普及,未來將重點發展電子商務和基金定投,并進一步加強品牌建設。電子商務是公司未來發展的重頭戲,將通過加大人力投入和系統建設,優化電子商務平臺。

專戶業務繼續“走馬圈地”

基金公司的專戶業務獲批以來,已經成為了多家基金公司重點開展的業務。而對于今年的專戶業務,不少基金公司仍舊摩拳擦掌,表現出了不少的興趣。

“專戶理財產品的目標是確保實現10%,力爭實現20%的正收益,管理規模爭取達到2億元。產品開發小組和金融工程部推出專戶產品3只。此外,金融工程要深入研究衍生品投資策略,力爭設計2~3只以實現絕對收益為目標的數量化產品,并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發行1~2只數量化專戶產品。”寶盈基金汪欽說到。

長城基金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候指出:“我們已經于2008年3月獲準從事特定客戶資產管理業務,經過近2年的發展,積累了較為豐富的投資管理經驗。我們認為專戶業務未來發展空間巨大,有望成為公司的支柱業務之一,因此,我們會將專戶業務視為一項戰略業務,進一步加大專戶產品研發力度,提升投資管理水平。”

一家新基金公司人士則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公司公募基金產品尚未獲批,有可能專戶產品先行,產品設計已經完成,正在聯系有意向的資金。同時也會研究推出新型產品,比如使用股指期貨對沖的產品等,專戶業務有望成為公司重要的業務增長點。

開源節流助創收

去年,基金行業整體縮水,進入基金公司口袋的管理費也銳減。不少基金公司為了盈利紛紛開源節流。

寶盈基金在2011年完成了之前制定的2000萬利潤目標,而今年公司的二線部門,特別是財務部和信息技術部,也要開源節流創利。

為了完成新的利潤目標,總經理給公司定下了具體的奮斗目標——挑戰100億規模大關,“實現新增有效開戶數4萬戶,實現基金份額保有量增加20%的目標,力爭公司偏股型基金份額增長10億份、債券和貨幣基金份額增長10億份,實現年末基金資產管理規模100億份,使得核心優勢、中證100徹底擺脫微型基金的狀況。”

“管理費收入不能和財大氣粗的大公司比,我們更要盡一切可能地降低成本,很多市場推廣計劃,我們都是再三斟酌之后在付諸行動。”

出激勵新招留人

基金行業向來是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核心人員流動頻繁,“奔私”跳槽的常見。基金公司的新年計劃同樣包括了建立更具吸引力、更具激勵的薪酬考核制度,希望留住人才。

寶盈基金表示,今年證監會可能試水基金公司員工持股計劃或共同投資計劃,董事會也要求制定更具激勵的薪酬考核體系,公司將嘗試員工持股計劃,待政策允許的前提下,推進長效激勵機制。

長城基金則告訴記者,“總經理熊金科加入之后,我們對相關的投資研究制度和投研團隊的激勵措施也進行了相應的調整,目前涉及這些變化的制度和措施經過投研人員的充分討論達成共識后,已經開始實施。研究方面來說,進一步推動投研人員雙向互動機制的形成;投資方面,更加明確分級授權決策機制,增強風險控制,提高投資決策的前瞻性和靈活性,發揮基金經理的主觀能動性。”

深圳某基金公司也告訴記者,“我們的激勵計劃也會在今年出現調整,希望更有效釋放投研生產力。”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